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75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28分52秒)
[75] 『為解脫故,自降其身,而行乞耶?』
【譯文】{『為了要達到解脫、滅苦的原因;
自己願意降低成為謙卑的身份,行腳乞食呢?』}
〖解說〗{出家的人要以戒律來防護六根;
並且精勤於四念住的禪修,學習佛法要有──
『勿以惡小而為之,勿以善小而不為』的精神;
即使,見到微小的過失,也要感到羞恥與怖畏!
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三經‧合誦經》說示(五趣):
☆ 五趣生死輪迴( Pañca gatiyo ) ➾
① 地獄( Nirayo ) ☞
又或譯為:奈落、那落迦、捺落迦。
② 畜生( Tiracchānayoni ) ☞
又或譯為:傍生、傍行的眾生。
③ 餓鬼( Pettivisayo ) ☞
又或譯為:鬼道、陰界、祖靈。
④ 人類( Manussā ) ☞
又或譯為:人道、人界、人趣。
⑤ 天界( Devā ) ☞
又或譯為:天道、天界、天趣。
☆ 二惡趣 ➾ 也叫做:二惡道。
① 地獄道( Nirayo );
② 畜生道( Tiracchānayoni )。
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三經‧合誦經》說示(九無暇):
☆ 九無暇難住梵行 ➾
① 生於地獄(痛苦當中);
② 生於傍生(畜生傍行);
③ 生於鬼道(陰界祖靈);
④ 阿修羅身(瞋痴墮處);
⑤ 長壽天眾(如無想天);
⑥ 邊地無知(蠻族無智);
⑦ 邪見顛倒(不信三寶);
⑧ 痴呆聾啞(不解善說);
⑨ 佛前佛後(沒有正法)。
《增支部經典‧十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長老品‧拘迦利謗聖經》說示(十地獄):
☆ 十寒地獄 ➾
➊ 膿皰地獄( Abbuda )指:瘡皰血污之垢濁,
相當:100(年)× 20 = 2 千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頞部陀、阿部曇、阿浮陀、阿菩達;
➋ 皰裂地獄( Nirabbuda )指:嚴寒逼身,膿瘡破裂,
相當:2,000 × 20 = 4 萬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尼刺部陀、尼賴浮陀、尼羅浮陀;
➌ 波波地獄( Ababa )指:寒苦增極,舌不能動,
只在唇間波波作聲,有76個零位的數字名,
相當:40,000 × 20 = 80 萬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阿波波、阿婆婆、呵婆婆、阿拔拔;
➍ 吒吒地獄( Aṭaṭa )指:因恐怖寒冷緊張等,
牙齒發出顫抖聲,已被燒焦、一個大的數字名,
相當:800,000 × 20 = 1,600 萬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阿吒吒、頞哳吒、呵羅羅、阿嗒嗒;
➎ 訶訶地獄( Ahaha )指:一個很大的數字名,
冰凍咽喉內,振氣而作聲,唉!悲哀的驚呼!
相當:16,000,000 × 20 = 3 億 2,000 萬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阿訶訶、阿哈哈、臛臛婆、虎虎婆;
➏ 睡蓮地獄( Kumuda )指:極大的數字名,
黃蓮、白睡蓮、皮肉潰爛,猶如睡蓮花,
相當:320,000,000 × 20 = 64 億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白睡蓮地獄、拘物頭、俱物頭、拘物陀;
➐ 香蓮地獄( Sogandhika )指:芬芳香氣,
好香蓮花、香睡蓮、皮肉潰爛,猶如香蓮花,
相當:6,400,000,000 × 20 = 1,280 億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青睡蓮地獄、須乾提、搔揵提迦;
➑ 青蓮地獄( Uppalaka )指:發聲鳴叫,
罪人全身皆為青瘀、皮膚破裂,猶如青蓮花
相當:128,000,000,000 × 20 = 2 兆 5,600 億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青蓮花地獄、優缽羅、優缽地獄、黛花地獄;
➒ 白蓮地獄( Puṇḍarīka )指:受罪眾生,
寒苦增極,皮肉脫落,骨頭顏色,猶如白蓮花,
相當:2,560,000,000,000 × 20 = 51 兆 2,000 億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白蓮花地獄、芬陀利地獄;
➓ 紅蓮地獄( Paduma )指:一個巨大的數位名,
嚴寒逼迫,身變赤紅,皮膚拆裂,猶如紅蓮花,
相當:51,200,000,000,000 × 20 = 1,024 兆滿車芝麻的年數,
又作:紅蓮花地獄、波頭摩、缽頭摩、缽曇摩。
《增支部經典‧十集‧五十經篇之五‧業所生身品‧故思業之一經》說示(圓滿摩尼珠):
☆ 本經大意 ➾
凡正信佛教徒,應唾棄階級鬥爭、階級專政的邪說;
不離階級鬥爭、顛倒邪見的愚人,絕難逃自食惡果!
☆ 故思業( Sañcetanikānaṃ kammānaṃ ) ➾
解說:故,是故意;思,認識和意圖;業,是行為;
根據有意圖的善惡業動機,所造成的身語意之行為。
業和果不同!業是身語意三種行為,果是行為結果。
☆ 十惡業道 ➾ 十惡不赦!
① 犯殺生業(果報:人中短命、多病、二惡趣報);
② 犯偷盜業(果報:人中貧窮、破財、二惡趣報);
③ 犯邪婬業(果報:人中無妻、不貞、二惡趣報);
④ 犯妄語業(果報:人中惡名、受騙、二惡趣報);
⑤ 犯兩舌業(果報:人中坐牢、乖離、二惡趣報);
⑥ 犯惡口業(果報:人中聾啞、諍訟、二惡趣報);
⑦ 犯綺語業(果報:人中諂曲、不實、二惡趣報);
⑧ 犯貪欲業(果報:人中嫉妒、不滿、二惡趣報);
⑨ 犯瞋恚業(果報:人中怨天、尤人、二惡趣報);
⑩ 犯邪見業(果報:人中多疑、不信、二惡趣報)。
『〈壹、思業前言 ➲〉
「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會消滅!』
應當發現:無論根據現在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或者根據未來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都是如此!
正是如此,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能夠作苦之邊際!』
〈貳、十惡思業 ➲〉
〔㊀ 惡業概說 ☛〕
⑴ 於此,諸比丘!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身業』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;
⑵ 有四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語業』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;
⑶ 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意業』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。
〔㊁ 身業三種 ☛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身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』耶?
﹙➊ 犯殺生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曾犯殺生──
殘酷兇暴、雙手血腥;
心已被執著,專門從事於殺害、征服、襲擊;
對於一切存活之生命,已毫無慈悲心而陷入犯戒!
﹙➋ 犯偷盜業 ☙﹚
曾犯拿起未被給與者──
任何他人存放在別處之財物,無論是放在村落、或放在郊外之阿蘭若;
彼對於不被給與(之財物)存在盜心,已造作偷盜之行為。
﹙➌ 犯邪婬業 ☙﹚
曾犯婬欲邪行──
⑴ 彼(或交際)任何已有母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⑵ (或交際)已有父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⑶ (或交際)已有雙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⑷ (或交際)已有兄弟監護人(之婦女);
⑸ (或交際)已有姊妹監護人(之婦女);
⑹ (或交際)已有親族監護人(之婦女);
⑺ (或交際)已有種姓監護人(之婦女);
⑻ (或交際)已有法定監護人(之婦女);
⑼ (或交際)已有丈夫所有人(之婦女);
⑽ (或交際)已被免除杖罰(受法律特別保護之婦女);
⑾ 乃至或(交際)環繞著華鬘串(已有婚約之婦女);
⑿ 當彼交際、訪問以後,已陷入與類似之(婦女違犯邪婬)。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身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!』
〔㊂ 語業四種 ☛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四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語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』耶?
﹙➊ 犯妄語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曾說謊話──
⑴ 或來到會議廳之後;
⑵ 或來到集會處之後;
⑶ 或來到親里中之後;
⑷ 或來到社團中之後;
⑸ 或來到法廷中之後;
當目擊證人已被帶來訊問,說:
『來!善男子!請講說汝所發現之事?』
⓵ 當彼不知之時,或說:『我知道!』
⓶ 當彼知道之時,或說:『我不知!』
⓷ 當彼未見之時,或說:『我看見!』
⓸ 當彼看見之時,或說:『我未見!』
如此!或因為自己、或因為他人、或因為些許財物之理由,而存在已故意說謊話。
﹙➋ 犯兩舌業 ☙﹚
曾犯挑撥離間語──
從此處聞已,而後告密於彼處,以製造此處諸人之矛盾;
或從彼處聞已,而後告密於此處,以製造彼處諸人之矛盾。
如此,或為和合團結之破壞者、或為矛盾鬥爭之鼓勵者,熱衷於分化團體、分化團體後而歡喜、因團體爭吵分裂而喜悅;
曾有作過:發表分化團體之言論。
﹙➌ 犯惡口業 ☙﹚
曾犯粗暴語──
舉凡自己說過激烈、粗暴之語氣,充滿憤怒、害他人痛苦、激怒他人(等言語暴力);
曾發表過導致(內心)不平靜之類似言論。
﹙➍ 犯綺語業 ☙﹚
曾犯雜穢語──
不適時溝通、不說明真相,不陳述道理、弘揚邪法、演說非律;
曾發表過無價值、不合時宜、不合理、漫無邊際、不帶來公益之言論。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四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語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!』
〔㊃ 意業三種 ☛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意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』耶?
﹙➊ 犯貪欲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貪愛羨求──
彼既貪婪於凡是他人存放在別處之財物,彼又存在妄想:
『噢!但願凡是他人之事物,都可以變成我所有!』
﹙➋ 犯瞋恚業 ☙﹚
由於瞋心以後,已有作惡事之意圖──
(心想:)
『⑴ 或令諸有情被殺害;
⑵ 或令其被逮捕、捕捉(在監獄、陷阱等中);
⑶ 或令其被消滅(肉體);
⑷ 噢!我或我等令其被失蹤、消失(於世間)!』
﹙➌ 犯邪見業 ☙﹚
由於有顛倒之見解以後,變成邪見──
(心想:)
『⑴ 無佈施(福田後之功德);
⑵ 無供養(神明後之功德);
⑶ 無祭祀(祖先後之功德);
⑷ 無善惡業行果報之異熟;
⑸ 無此世(善惡業行之果報);
⑹ 無他世(善惡業行之果報);
⑺ 無奉養母親(盡孝道後之功德);
⑻ 無奉養父親(盡孝道後之功德);
⑼ 無化生有情(證不還果之聖者);
⑽ 世界上無沙門、婆羅門之真正修行者,已邁向完全聖道跡之路程;
無論此世,或他世(過去或未來)──
(皆無聖者)當自身通智,已經圓滿親證以後,正在為他人宣說(佛法)者。』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三種有害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自犯惡意之意業過失,而招感不幸之苦果!』
〔㊄ 十惡果報 ☛〕
﹙➊ 地獄譬喻 ☙﹚
⑴ 諸比丘!依三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身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;
⑵ 諸比丘!依四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語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;
⑶ 諸比丘!依三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意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。
諸比丘!(真如)好似圓滿無瑕之摩尼珠,當被向上投擲以後──
無論其正(墜落)於何處而停止?
恰隨其所停止之處,已安穩停留!
﹙➋ 自食惡果 ☙﹚
⑴ 諸如此類,當然!諸比丘!依三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身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;
⑵ 依四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語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;
⑶ 依三種有害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自犯惡意之『意業』過失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不幸福之惡道(傍生),或受苦難於(十寒)地獄。
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會消滅!』
應當發現:無論根據現在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或者根據未來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都是如此!
正是如此,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能夠作苦之邊際!』
〈叁、十善思業 ➲〉
〔㊀ 善業概說 ☞〕
⑴ 於此,諸比丘!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身業』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;
⑵ 有四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語業』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;
⑶ 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意業』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。
〔㊁ 身業三種 ☞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身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』耶?
﹙⒈ 離殺生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已放棄殺生、已迴避殺生──
已放下棍棒、已放下刀劍(等兇器);
曾謙卑地本著責任良知,而感到慚恥不安;
已轉變為有慈悲、憐憫心;
已利益幫助、同情體恤於一切存活之生命,而居住生活。
﹙⒉ 離偷盜業 ☙﹚
已放棄不與取、已迴避不與取──
任何他人存放在別處之財物,無論是放在村落、或放在郊外之阿蘭若;
彼對於不被給與(之財物)不存在盜心、已不造作偷盜之行為。
﹙⒊ 離邪婬業 ☙﹚
已放棄婬欲邪行、已迴避婬欲邪行──
⑴ 彼(不交際)任何已有母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⑵ (不交際)已有父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⑶ (不交際)已有雙親監護人(之婦女);
⑷ (不交際)已有兄弟監護人(之婦女);
⑸ (不交際)已有姊妹監護人(之婦女);
⑹ (不交際)已有親族監護人(之婦女);
⑺ (不交際)已有種姓監護人(之婦女);
⑻ (不交際)已有法定監護人(之婦女);
⑼ (不交際)已有丈夫所有人(之婦女);
⑽ (不交際)已被免除杖罰(受法律特別保護之婦女);
⑾ 乃至亦(不交際)環繞著華鬘串(已有婚約之婦女);
⑿ 當彼不交際、訪問以後,已迴避與類似之(婦女違犯邪婬)。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身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!』
〔㊂ 語業四種 ☞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四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語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』耶?
﹙⒈ 離妄語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已放棄謊話、已迴避謊話──
⑴ 或來到會議廳之後;
⑵ 或來到集會處之後;
⑶ 或來到親里中之後;
⑷ 或來到社團中之後;
⑸ 或來到法廷中之後;
當目擊證人已被帶來訊問,說:
『來!善男子!請講說汝所發現之事?』
⓵ 當彼不知之時,或說:『我不知!』
⓶ 當彼知道之時,或說:『我知道!』
⓷ 當彼未見之時,或說:『我未見!』
⓸ 當彼看見之時,或說:『我看見!』
如此!既不因為自己、又不因為他人、或不因為些許財物之理由,不存在已故意說謊話。
﹙⒉ 離兩舌業 ☙﹚
已放棄挑撥語、已迴避離間語──
不從此處聞已,而後告密於彼處,以製造此處諸人之矛盾;
亦不從彼處聞已,而後告密於此處,以製造彼處諸人之矛盾。
如此,或為被破壞後之調停者、或為融合一致之鼓勵者,熱衷於和合團結、和合團結後而歡喜、因團體和合團結而喜悅;
曾有作過:發表調解團體分裂、和合團結之言論。
﹙⒊ 離惡口業 ☙﹚
已放棄粗暴語、已迴避粗暴語──
舉凡自己說過柔和無瑕、優雅悅耳、和藹可親、愜意迷人、彬彬有禮(等言語);
曾發表過讓眾人愉快、讓眾人悅意之類似言論。
﹙⒋ 離綺語業 ☙﹚
已放棄雜穢語、已迴避雜穢語──
適時溝通、說明真相,陳述道理、弘揚正法、演說聖律;
曾發表過有價值、及時、合理、有根據、帶來公益之言論。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四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語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!』
〔㊃ 意業三種 ☞〕
又,諸比丘!如何稱為:『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意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』耶?
﹙⒈ 離貪欲業 ☙﹚
此世界上,諸比丘!有某些(人類)不貪愛羨求──
彼既不貪婪於凡是他人存放在別處之財物,彼又不存在妄想:
『噢!但願凡是他人之事物,都可以變成我所有!』
﹙⒉ 離瞋恚業 ☙﹚
由於離瞋心以後,已無作惡事之意圖──
(心想:)
『當令諸有情,仁慈祥和、離瞋無惱、離苦得樂,由於自己(和法之皈依)而獲得濟度!』
﹙⒊ 離邪見業 ☙﹚
由於無顛倒之見解以後,成就正見──
(心想:)
『⑴ 有佈施(福田後之功德);
⑵ 有供養(神明後之功德);
⑶ 有祭祀(祖先後之功德);
⑷ 有善惡業行果報之異熟;
⑸ 有此世(善惡業行之果報);
⑹ 有他世(善惡業行之果報);
⑺ 有奉養母親(盡孝道後之功德);
⑻ 有奉養父親(盡孝道後之功德);
⑼ 有化生有情(證不還果之聖者);
⑽ 世界上有沙門、婆羅門之真正修行者,已邁向完全聖道跡之路程;
無論此世,或他世(過去或未來)──
(皆有聖者)當自身通智,已經圓滿親證以後,正在為他人宣說(佛法)者。』
諸比丘!如此稱為:『有三種美德之認識和意圖,由於成就快樂之意業財富,而招感幸福之樂果!』
〔㊄ 十善果報 ☞〕
﹙⒈ 天堂譬喻 ☙﹚
⑴ 諸比丘!依三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身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;
⑵ 諸比丘!依四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語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;
⑶ 諸比丘!依三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意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。
諸比丘!(真如)好似圓滿無瑕之摩尼珠,當被向上投擲以後──
無論其正(墜落)於何處而停止?
恰隨其所停止之處,已安穩停留!
﹙⒉ 功不唐捐 ☙﹚
⑴ 諸如此類,當然!諸比丘!依三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身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;
⑵ 依四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語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;
⑶ 依三種美德認識和意圖之因緣,由於成就快樂之『意業』財富,有情身壞命終以後,或投生於(人類)幸福之善道,或天界之極樂國土。
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會消滅!』
應當發現:無論根據現在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或者根據未來(所說)往生法門之教導,都是如此!
正是如此,諸比丘!我不曾說:『已被故思業(認識和意圖)所累積之惡行,若非已被受報,而能夠作苦之邊際!』」』
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三經‧合誦經》說示(五淨居天):
☆ 五淨居天( Pañca suddhāvāsā ) ➾
① 無煩天( Avihā );
② 無熱天( Atappā );
③ 善見天( Sudassā );
④ 善現天( Sudassī );
⑤ 色究竟天( Akaniṭṭhā )。
《相應部經典‧梵天相應‧第一品‧梵天世界經》說示(去除憍慢與放逸):
☆ 辟支梵天( Paccekabrahmā ) ➾
白話解釋:獨自在淨居天(五不還天)修行的梵天。
『〔一、前言 ➥〕
[爾時,世尊]住舍衛城因緣。
又,那時,世尊於午後休息時間,已獨自靜坐。
正好,辟支梵天之妙梵與辟支梵天之淨居,往詣世尊之處。
詣已,各依於門柱之兩邊而立。
〔二、梵天世界 ➥〕
於是,妙梵辟支梵天,以此謂淨居辟支梵天曰:
「天尊!目前非適當時間,不可侍奉訪問世尊;
已進入午後休息時間,且世尊已獨自靜坐。
如此既富裕又已繁榮之梵天世界,
生活於其處之梵王,卻耽於放逸。
來!天尊!不如往詣其梵天世界。
詣已,應可令其梵王驚愕而厭離。」
「天尊!唯然!」
淨居辟支梵天回答妙梵辟支梵天。
然後,妙梵辟支梵天與淨居辟支梵天,
猶如!力士伸屈臂、或屈伸臂,正如是──
已消失於世尊前,而出現於其梵天世界。
〔三、教誡神變 ➥〕
其(世界之)梵王見彼等梵天已從遠處來。
見已,以此謂彼等梵天曰:
「善來,天尊!卿等從何處而來耶?」
「實然,天尊!我等親近侍奉『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』,已從(彼世尊)面前歸來!
天尊!卿亦想要前往隨侍服務『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』耶?」
如是言已,其梵王不同意彼言,幻化作一千位隨侍服務於自己之後,以此回答妙梵辟支梵天曰:
「天尊!卿見識過我如此之神通威力否?」
「天尊!我見識過卿如此之神通威力矣!」
「天尊!我實有如此之大神通力、如此之大威德力──
何故將要前往侍奉其他之沙門或婆羅門耶?」
然後,妙梵辟支梵天,幻化作二千位隨侍服務於自己之後,以此回答其梵王曰:
「天尊!卿見識過我如此之神通威力否?」
「天尊!我見識過卿如此之神通威力矣!」
「天尊!彼世尊比起卿與我──不但更具大神通力、也更具大威德力。
天尊!卿想要前往隨侍服務『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』耶?」
〔四、結語 ➥〕
所以,其梵王以偈語回答妙梵辟支梵天曰:
「三百金翅鳥(璀璨的三百金翅鳥殿),
四百天鵝殿(又閃耀四百天鵝宮殿),
五百牝虎燃(又燃燒五百夜虎宮殿);
燦爛三梵宮(因這三個梵天宮光亮)──
赫赫耀北方(在北方更顯金碧輝煌)。」
[妙梵以偈語回答其世界之梵王曰:]
「汝殿何燦爛(無論梵天宮多麼光亮)──
赫赫耀北方(在北方更顯金碧輝煌)?
每見色諍已(總見色罪的恐怖以後)──
憂色故賢者(所以聖賢不喜歡色相)!」
然後,妙梵辟支梵天與淨居辟支梵天,令其梵王驚愕而厭離已,即刻消失於此其(世界)。
更於後時,其(世界之)梵王,亦曾前往隨侍服務「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」。』}
卍 卍 卍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