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82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33分32秒)
[82] 少欲之人,則無諂曲,以求人意;亦復不為,諸根所牽。
【譯文】{減少慾望的人──
就不會有諂媚巴結的心態,不會因為有求於人,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!
也不會因為:五欲的誘惑,讓根門沒有守護好,終難逃墮入二惡趣中。}
〖解說〗{《增支部經典‧七集‧初五十經篇‧大供犧品‧婬欲偶合經》說示(七種婬欲偶合的腳鐐):
☆ 戒不壞信 ➾
⑴ 不壞碎( Akhaṇḍehi 指〝正見〞);
⑵ 無瑕疵( Acchiddehi 指〝正思惟〞);
⑶ 無斑點( Asabalehi 指〝正語〞);
⑷ 無雜穢( Akammāsehi 指〝正業〞);
⑸ 解脫自在( Bhujissehi 指〝正命〞);
⑹ 智者讚歎( Viññūpasatthehi 指〝正精進〞);
⑺ 無執取( Aparāmaṭṭhehi 指〝正念〞);
⑻ 導於定( Samādhisaṃvattanikehi 指〝正定〞)。
《長部經典‧大品‧第十六經‧大般涅槃經》說示(戒不壞信):
〝成就聖者所愛之戒,即:
『⑴ 不壞碎;⑵ 無瑕疵;⑶ 無斑點;⑷ 無雜穢;
⑸ 解脫自在;⑹ 智者讚歎;⑺ 無執取;⑻ 導於定。』〞
☆ 七種婬欲偶合(腳鐐) ➾
➊ 戒行壞碎(兩兩遇合);
➋ 戒行瑕疵(兩兩嬉戲);
➌ 戒行斑點(兩兩瞻視);
➍ 戒行雜穢(兩兩聽聞);
➎ 心不解脫(兩兩憶念);
➏ 智者不讚(五妙欲樂);
➐ 執取貪念(發願往生)。
『〔一、說法緣起 ➥〕
爾時,生聞婆羅門詣世尊之處。
詣已,與世尊互相致問慶慰;
歡喜、感銘之語已,坐於一面。
坐一面之生聞婆羅門,以此白世尊曰:
「尊者瞿曇是否亦宣說(梵行者如何修習)清淨梵行之事耶?」
「實然,婆羅門!凡是正語之人,彼若欲語:
『清淨梵行之(戒行)不壞碎、無瑕疵、無斑點、無雜穢、(覺)行圓滿!』
婆羅門!對我來說,恰好應當正語:
『婆羅門!我真正是清淨梵行之(戒行)不壞碎、無瑕疵、無斑點、無雜穢、(覺)行圓滿!』」
〔二、七種婬欲偶合 ➥〕
「然而,尊者瞿曇!何緣梵行之(非戒行)?或為壞碎、或為瑕疵、或為斑點、或為雜穢耶?」
﹙➊ 戒行壞碎:兩兩遇合 ☙﹚
「婆羅門!世間有一類之沙門或婆羅門──
雖然,宣稱自己是正梵行者,不與婦女在一起從事兩兩之遇合(苟合);
然後,卻又接受婦女(對於身體)之摩擦、揉摩、洗浴、擦拭。
彼味樂於此,渴望於此,且又依此到達喜悅。
婆羅門!緣此梵行之(非戒行),或為壞碎、或為瑕疵、或為斑點、或為雜穢者。
婆羅門!此被稱為『業行不淨之梵行』。
『不會依(實施)婬欲之偶合,關係被解脫出來!
因為──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,
無法從苦(果)當中,被解脫出來!』我已說明。
﹙➋ 戒行瑕疵:兩兩嬉戲 ☙﹚
復次,婆羅門!世間又有一類之沙門或婆羅門──
雖然,宣稱自己是正梵行者,不與婦女在一起從事兩兩之遇合(苟合);
亦不接受婦女(對於身體)之摩擦、揉摩、洗浴、擦拭;
然而,卻又與婦女一起哄笑嬉戲、娛樂消遣、愛好希求……乃至……
﹙➌ 戒行斑點:兩兩瞻視 ☙﹚
雖不與婦女一起哄笑嬉戲、娛樂消遣、愛好希求;
然而,卻又對婦女眉來眼去、瞻視思念……乃至……
﹙➍ 戒行雜穢:兩兩聽聞 ☙﹚
雖不對婦女眉來眼去、瞻視思念;
然而,卻又隔牆隔壁,對某婦女,聽聞談笑、讀誦、唱悼之聲音……乃至……
﹙➎ 心不解脫:兩兩憶念 ☙﹚
雖不隔牆隔壁,對某婦女,聽聞談笑、讀誦、唱悼之聲音;
然而,卻又隨時憶念所有與前婦女一起談笑娛樂之事……乃至……
﹙➏ 智者不讚:五妙欲樂 ☙﹚
雖不隨時憶念所有與前婦女一起談笑娛樂之事;
然而,卻又(羨慕)觀賞具備五妙欲、擁有侍者,而受到尊敬之居士或居士子……乃至……
﹙➐ 執取貪念:發願往生 ☙﹚
雖不(羨慕)觀賞具備五妙欲、擁有侍者,而受到尊敬之居士或居士子;
然而,彼卻又發願(往生)某天眾身,而實現梵行:
『願我──或依此戒、或依此禁、或依苦行、或依梵行,而往生天堂、或他方(極樂)世界。』
彼味樂於此,渴望於此,且又依此到達喜悅。
婆羅門!緣此梵行之(非戒行),或為壞碎、或為瑕疵、或為斑點、或為雜穢者。
婆羅門!此被稱為『業行不淨之梵行』。
『不會依(實施)婬欲之偶合,關係被解脫出來!
因為──生、老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,
無法從苦(果)當中,被解脫出來!』我已說明。
〔三、世尊自述 ➥〕
此外,婆羅門!我觀察自己仍未斷此等七種婬欲之偶合、各式各樣婬欲桎梏之期間;
那麼,婆羅門!我不於(人天八眾中)──
⑴ 天界(忉利天眾、以及其上),
⑵ 魔界,
⑶ 梵界,
⑷ 沙門,
⑸ 婆羅門,
⑹ 人類(剎帝利眾、居士眾等),
⑺ 天神(四大王天、以及其下),
⑻ 非人(天龍八部等一切眾生);
宣稱親證無上正等正覺。
然而,婆羅門!直到我觀察自己沒有未斷此等七種婬欲之偶合、各式各樣婬欲桎梏之時;
那時,婆羅門!我於是(人天八眾中)──
⑴ 天界(忉利天眾、以及其上),
⑵ 魔界,
⑶ 梵界,
⑷ 沙門,
⑸ 婆羅門,
⑹ 人類(剎帝利眾、居士眾等),
⑺ 天神(四大王天、以及其下),
⑻ 非人(天龍八部等一切眾生);
宣稱親證無上正等正覺。
復次,我依內觀智慧已出現、我依不動之心解脫:『此是最後之出生,今後不會有再入胎之事。』」
〔四、皈依三寶 ➥〕
如是聞之生聞婆羅門白世尊言:
「稀奇呀!尊者瞿曇!稀奇呀!尊者瞿曇!
譬如呀,尊者瞿曇!
或如使已倒下者,能夠站立;
或如使已隱藏者,能夠顯露;
或如使已迷途者,能知正道;
或如於迷亂黑暗,持來燈光──
『讓有眼者能夠見色!』
正如是!因為尊師瞿曇,所揭示多方面法門之教導。
我歸依於──尊師瞿曇和此教法,以及比丘僧團!
尊師瞿曇請接受我,從今日起,我終生歸依成為信士──優婆塞。」』}
卍 卍 卍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