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20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51分40秒)
[120] 是故汝等,當以:『聞、思、修』慧,而自增益。
【譯文】{所以,你們佛弟子,應當恆常憶念──
聞慧:由聽聞善知識開示佛法,所得來的智慧;
思慧:由聞法後如理思惟佛法,所得來的智慧;
修慧:由聞思佛法後修八正道,所得來的智慧;
每天!自己要努力、安排功課、不斷地求進步!}
〖解說〗{★ 什麼叫做:『聞慧』呢?
『聞慧』是恭聞善知識開示『四聖諦』。
★ 什麼叫做:『思慧』呢?
『思慧』是如理思惟佛陀的『慎思四依』。
★ 什麼叫做:『修慧』呢?
『修慧』是依照『慎思四依』努力實踐八聖道分(八正道)。
★ 為何叫做:如理思惟佛陀的『慎思四依』呢?
因為!即使佛陀也必須『慎思四依』(省思四正勤) ➾
➀ 謹慎客觀地明智判斷以後,而使其追隨善法(就好像:修勤──四依法、四聖種);
➁ 謹慎客觀地明智判斷以後,而使其忍受善法(就好像:隨護勤──忍受困境);
➂ 謹慎客觀地明智判斷以後,而使其避免惡法(就好像:律儀勤──迴避惡處);
➃ 謹慎客觀地明智判斷以後,而使其斷除惡法(就好像:斷勤──斷三惡尋)。
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三經‧合誦經》說示(四識住):
☆ 四識住( Catasso viññāṇaṭṭhitiyo ) ➾
識蘊以色為境、以受為境、以想為境、以行為境。
『➊ 友!緣色而豎立識,以色為境,以色為依,以喜為食,增長、增益、增廣;
➋ 友!緣受而豎立識,以受為境,以受為依,以喜為食,增長、增益、增廣;
➌ 友!緣想而豎立識,以想為境,以想為依,以喜為食,增長、增益、增廣;
➍ 友!緣行而豎立識,以行為境,以行為依,以喜為食,增長、增益、增廣。』
《相應部經典‧念住相應‧那爛陀品‧純陀經》說示(五分法身):
☆ 五分法身( Pañca dhammakkhandhā ) ➾
是指你所有的修行過程、一切的辛勞將不會白廢!
祂們都將會成為──您『因圓果滿』時候的法身。
➊ 戒身( Sīlakkhandhaṃ );
➋ 定身( Samādhikkhandhaṃ );
➌ 慧身( Paññākkhandhaṃ );
➍ 解脫身( Vimuttikkhandhaṃ );
➎ 解脫智見身( Vimuttiñāṇadassanakkhandhaṃ )。
《相應部經典‧因緣相應‧伽拉羅剎利品‧思經》說示(聞思修慧之一):
☆ 本經大意 ➾
透過對身心的觀察,滅盡憍慢的想法,和感知──
未來再生(之識蘊)的集起與滅盡。
☆ 思( Cetanā ) ➾
思 = 意圖 = 念頭 = 深切注意。
☆ 感知想法( Ceteti ) ➾
感知:五感的察覺;想法:心的察覺。
☆ 純一( Kevalassa ) ➾
字義叫做:單獨存在、純一無雜、完全狀態。
又或譯為:獨一、唯一、全部、獨存、太極。
『〔一、前言 ➥〕
舍衛城之因緣。
[爾時,世尊曰:]
〔二、再生集起 ➥〕
「諸比丘!不論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則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。
因為,當存在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諸比丘!若有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則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。
因為,當存在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〔三、再生滅盡 ➥〕
然而,諸比丘!又若無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無計劃安排,還是無隨眠之潛意識;
既無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無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不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無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不被增長時,乃無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。
因為,當不存在未來生命之再次出生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熄滅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滅盡。」』
《相應部經典‧因緣相應‧伽拉羅剎利品‧思二經》說示(聞思修慧之二):
☆ 本經大意 ➾
透過對身心的觀察,滅盡憍慢的想法,和感知──
所顯現之名色(色受想行四蘊)的集起與滅盡。
☆ 名色( Nāmarūpassa ) ➾
名:指心理,以及我們所認識的精神世界;
色:指生理,以及我們所認識的物理世界。
透過想像的物理世界,也可以是名、也可以是色;
所以,看你用在哪裡?名或色,也是可以互通的!
名色:兩字合起來,指你所認識的一切心物現象。
至於識:是指你所能夠認識的主體,譬如──
靈魂!但是佛法講靈魂也是『衣服』而已!
五蘊,就好像芭蕉樹,因為中心是空心的……
所以,你根本找不到真正的『主人』是誰?
因為『無我』,所以只有無為的法性(中道)──
或稱為四聖諦、五分法身,才是永恆不變的!
『〔一、前言 ➥〕
[爾時,世尊]居住於舍衛城(之因緣)。
[爾時,世尊曰:]
〔二、名色集起 ➥〕
「諸比丘!不論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則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名色(身心)之顯現。
[➊ 緣無明而有行蘊,
➋ 緣行蘊而有識蘊,
➌ 緣識蘊而有名色,]
➍ 緣名色而有六入處,
➎ 緣六入處而有觸覺,
➏ 緣觸覺而有受蘊,
➐ 緣受蘊而有渴愛,
➑ 緣渴愛而有取著,
➒ 緣取著而有生存,
➓ 緣生存而有出生,
⓫ 緣出生而有⓬ 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諸比丘!若有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則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名色(身心)之顯現。
緣名色而有六入處……乃至……而有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〔三、名色滅盡 ➥〕
然而,諸比丘!又若無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無計劃安排,還是無隨眠之潛意識;
既無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無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不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無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不被增長時,乃無名色(身心)之顯現。
[① 當無明無餘、離貪、滅盡而行蘊滅,
② 行蘊滅而識蘊滅,
③ 識蘊滅而名色滅,]
④ 名色滅而六入處滅,
⑤ 六入處滅而觸覺滅,
⑥ 觸覺滅而受蘊滅,
⑦ 受蘊滅而渴愛滅,
⑧ 渴愛滅而取著滅,
⑨ 取著滅而生存滅,
⑩ 生存滅而出生滅,
⑪ 出生滅而⑫ 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熄滅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滅盡。」』
《相應部經典‧因緣相應‧伽拉羅剎利品‧思三經》說示(聞思修慧之三):
☆ 本經大意 ➾
透過對身心的觀察,滅盡憍慢的想法,和感知──
被親族所繫縛(之識蘊)的集起與滅盡。
『〔一、前言 ➥〕
[爾時,世尊]居住於舍衛城(之因緣)。
[爾時,世尊曰:]
〔二、繫縛集起 ➥〕
「諸比丘!不論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親族之繫縛。
因為,當存在親族之繫縛時,乃有往來之投胎轉生。
因為,當存在往來之投胎轉生時,乃有生死。
因為,當存在生死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諸比丘!若有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計劃安排,還是隨眠之潛意識;
則依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有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有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已被增長時,乃有親族之繫縛。
因為,當存在親族之繫縛時,乃有往來之投胎轉生。
因為,當存在往來之投胎轉生時,乃有生死。
因為,當存在生死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生起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集起。
〔三、繫縛滅盡 ➥〕
然而,諸比丘!又若無(憍慢)想法之感知,或無計劃安排,還是無隨眠之潛意識;
既無識蘊之持續時間,乃無此(內外)所緣境之存在。
因為,當不存在對(內外)所緣境之深切注意時,乃無識蘊之所依處。
因為,當彼識蘊之所依處不被增長時,乃無親族之繫縛。
因為,當不存在親族之繫縛時,乃無往來之投胎轉生。
因為,當不存在往來之投胎轉生時,乃無生死。
因為,當不存在生死時,而有未來之出生、老死、愁、悲、苦、憂、惱熄滅。
如是,此乃『純一』之苦蘊滅盡。」』}
卍 卍 卍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