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64句【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:『有力大人!』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64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64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24分24秒

    [64] 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:『有力大人!』

    【譯文】{凡是能夠依教奉行:『忍辱』修持戒定慧的人──
    才可以說是:『一位真正大悲智雄力、能夠戰勝自己的人!』}


    〖解說〗{《增支部經典‧十集‧初五十經篇‧大品‧獅子吼經》說示(佛有如來十力):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十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長老品‧漏盡成就十力經》說示(漏盡十力):
    ☆ 漏盡十力(圓滿通智力 Sabbābhiññābalappatto ) ➾
    ➊ 善觀『無常』(諸行無常,以下為──三法印);
    ➋ 善觀『苦』(慾如火坑);
    ➌ 善觀『無我』(傾心出離);
    ➍ 善修『四念住』(以下為──三十七道品);
    ➎ 善修『四正勤』;
    ➏ 善修『四神足』;
    ➐ 善修『五根』;
    ➑ 善修『五力』;
    ➒ 善修『七菩提分』;
    ➓ 善修『八聖道分』。
    ☆ 如來十力(十種智力,盡知普眼法 Sabbadhammesu Cakkhumā ) ➾
    ➊ 處非處智力(知是處非處智力);
    ➋ 業異熟智力(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);
    ➌ 遍趣行智力(知一切至處道智力);
    ➍ 種種界智力(知種種界智力);
    ➎ 種種勝解智力(知種種解智力);
    ➏ 根上下智力(知諸根勝劣智力);
    ➐ 靜慮正解脫力(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);
    ➑ 宿住隨念智力(知宿命無漏智力);
    ➒ 死生智力(知天眼無礙智力);
    ➓ 漏盡智力(知永斷習氣智力)。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九集‧初五十經篇‧等覺品‧四力五怖經》說示(無怖畏四力與超越五種怖畏):
    ☆ 無怖畏四力(超越五種怖畏) ➾
    ① 慧力(洞察十法);
    ② 精進力(精勤十法);
    ③ 無罪力(無罪身語意);
    ④ 能攝力(四攝事)。
    ☆ 無怖畏慧力(洞察十法) ➾
    ① 洞察善法;
    ② 洞察不善法;
    ③ 洞察有罪法;
    ④ 洞察無罪法;
    ⑤ 洞察黑法;
    ⑥ 洞察白法;
    ⑦ 洞察應習法;
    ⑧ 洞察不應習法;
    ⑨ 洞察非聖法;
    ⑩ 洞察入聖法。
    ☆ 無怖畏精進力(精勤十法) ➾
    ① 捨離不善法;
    ② 捨離有罪法;
    ③ 捨離黑法;
    ④ 捨離不應習法;
    ⑤ 捨離非聖法;
    ⑥ 精勤善法;
    ⑦ 精勤無罪法;
    ⑧ 精勤白法;
    ⑨ 精勤應習法;
    ⑩ 精勤入聖法。
    ☆ 無怖畏無罪力(無罪身語意) ➾
    ① 無罪身業;
    ② 無罪語業;
    ③ 無罪意業。
    ☆ 四攝事(無怖畏能攝力) ➾
    ① 佈施(法施最勝);
    ② 愛語(為傾聽者說法最勝);
    ③ 利行(勸導入法最勝);
    ④ 同事(與聖者同事最勝)。
    ☆ 五種怖畏(缺損無怖畏四力) ➾
    ① 活命怖畏;
    ② 不名聲怖畏;
    ③ 集會中羞恥怖畏;
    ④ 命終怖畏;
    ⑤ 惡趣怖畏。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無怖畏四力』(超越五種怖畏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有四種力。何等為(無怖畏)四力耶?
    即:① 慧力、② 精進力、③ 無罪力、④ 能攝力。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無怖畏慧力』(洞察十法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何等為(無怖畏)慧力耶?
    即:① 善法與入善之估計;
    ② 不善法與入不善之估計;
    ③ 有罪法與入有罪之估計;
    ④ 無罪法與入無罪之估計;
    ⑤ 黑法與入黑之估計;
    ⑥ 白法與入白之估計;
    ⑦ 應習法與入應習之估計;
    ⑧ 不應習法與入不應習之估計;
    ⑨ 非至聖法與入非至聖之估計;
    ⑩ 至聖法與入至聖之估計。
    如是諸法,以慧善觀察,善洞察。
    諸比丘!此乃名為(無怖畏)慧力。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無怖畏精進力』(精勤十法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何等為(無怖畏)精進力耶?
    即:① 不善法與入不善之估計;
    ② 有罪法與入有罪之估計;
    ③ 黑法與入黑之估計;
    ④ 不應習法與入不應習之估計;
    ⑤ 非至聖法與入非至聖之估計。
    為斷除如是諸法,起志欲、精進、發勤勇、攝心精勤。
    ⑥ 善法與入善之估計;
    ⑦ 無罪法與入無罪之估計;
    ⑧ 白法與入白之估計;
    ⑨ 應習法與入應習之估計;
    ⑩ 至聖法與入至聖之估計。
    為獲得如是諸法,起志欲、精進、發勤勇、攝心精勤。
    諸比丘!比乃名為(無怖畏)精進力。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無怖畏無罪力』(無罪身語意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何等為(無怖畏)無罪力耶?
    諸比丘!此處有聖弟子──
    ① 成就無罪之身業;
    ② 成就無罪之語業;
    ③ 成就無罪之意業。
    諸比丘!此乃名為(無怖畏)無罪力。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無怖畏能攝力』(四攝事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何等為(無怖畏)能攝力耶?
    諸比丘!有四攝事,謂:
    ① 佈施、② 愛語、③ 利行、④ 同事。
    ➊ 諸比丘!諸佈施中之最勝者──
    是法施。
    ➋ 諸比丘!諸愛語中之最勝者──
    是於希求而傾聽者,再三說法。
    ➌ 諸比丘!諸利行中之最勝者──
    ⑴ 為令不信者成就其信而勸導,令入而住;
    ⑵ 為令破戒者成就其戒而勸導,令入而住;
    ⑶ 為令慳貪者成就棄捨而勸導,令入而住;
    ⑷ 為令劣慧者成就其慧而勸導,令入而住。
    ➍ 諸比丘!諸同事中之最勝者──
    ⑴ 於預流者之預流者同事;
    ⑵ 於一來者之一來者同事;
    ⑶ 於不還者之不還者同事;
    ⑷ 於阿羅漢之阿羅漢同事是。
    諸比丘!此乃名為(無怖畏)能攝力。』
    ★ 什麼叫做:『五種怖畏』(缺損無怖畏四力)呢?(就是) ➾
    『諸比丘!成就此(無怖畏)四力之聖弟子者,
    即已超越五種怖畏。
    何等為五種怖畏耶?即:
    ① 活命怖畏;
    ② 不名聲怖畏;
    ③ 集會中羞恥怖畏;
    ④ 命終怖畏;
    ⑤ 惡趣怖畏。
    諸比丘!彼聖弟子如是思擇:
    〔一〕我不害怕於活命怖畏。
    我為何將害怕於活命怖畏耶?
    因我有(無怖畏)四力,謂:
    ① 慧力、② 精進力、③ 無罪力、④ 能攝力。
    ⑴ 若為劣慧者,應害怕於活命怖畏。
    ⑵ 若為懈怠者,應害怕於活命怖畏。
    ⑶ 若為有罪之身業、語業、意業,應害怕於活命怖畏。
    ⑷ 若為無能攝者,應害怕於活命怖畏。
    〔二〕我不害怕於不名聲怖畏……
    〔三〕我不害怕於集會中羞恥怖畏……
    〔四〕我不害怕於命終怖畏……
    〔五〕我不害怕於惡趣怖畏。
    我為何將害怕於惡趣怖畏耶?
    因我有(無怖畏)四力,謂:
    ① 慧力、② 精進力、③ 無罪力、④ 能攝力。
    ⑴ 若為劣慧者,應害怕於惡趣怖畏。
    ⑵ 若為懈怠者,應害怕於惡趣怖畏。
    ⑶ 若為有罪之身業、語業、意業,應害怕於惡趣怖畏。
    ⑷ 若為無能攝者,應害怕於惡趣怖畏。
    諸比丘!成就此(無怖畏)四力之聖弟子,
    即如是己超越五種怖畏。』

    《小部經典‧經集‧彼岸道品‧提捨彌勒問經》說示(有力大人):
    ☆ 善滿足( Santusito ) ➾ 兜率天宮( Santusita ),
    彌勒菩薩( Metteyya )下生之傳說,最初依據本經穿鑿附會而成。
    字義叫做:彼(提捨:第三人稱代名詞);慈(彌勒:最深的友情)。
    本經大意:離開六觸處和貪愛兩種極端,渴愛的滅盡是中道的涅槃。
    『① (一○四六偈:)
    〔青年朋友提捨彌勒問說:〕
    「世間誰滿足(世上最圓滿具足是誰)?
    誰已寂無動(誰已達寂靜不被轉動)?
    誰已知兩邊(誰已全面知兩種極端),
    智慧不染中(理解中道後又不取著)?
    誰知彼大人(你稱誰是大雄力之人)?
    誰掃世間縫(誰超越世上渴愛之縫)?」
    ② (一○四七偈:)
    〔世尊回答提捨彌勒說:〕
    「欲界恆梵行(五欲繫縛中恆修梵行),
    覺念棄愛坑(正念擺脫渴愛之火坑);
    比丘擇無為(比丘證涅槃擇滅無為),
    彼已寂無動(他已達寂靜不被轉動)。」
    ③ (一○四八偈:)
    〔世尊最後總結說:〕
    「凡知兩邊已(他洞察觸集兩種極端),
    智慧不染中(中道涅槃後又不取著);
    我說彼大人(我稱他是大雄力之人),
    掃除世間縫(超越了世上渴愛裂縫)。」』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三集‧初五十經篇‧天使品‧舍利弗經》說示(去除憍慢心才是戰勝自己的人):
    『世尊告坐於一面之舍利弗曰:
    「舍利弗!不論我以總括地來說法,
    舍利弗!或是我以詳細地來說法,
    舍利弗!還是我以總括又詳細地來說法;
    很難遇見能完全了知(佛法)者。」
    「今,是時,世尊!今,是時,善逝!世尊請不只以總括地來說法,
    也要以詳細地來說法,
    還要以總括又詳細地來說法;
    必將遇見能完全了知佛法者。」
    「於此,舍利弗!應如是學:
    『不但關於:此具有(六識)生命力之身體,必將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;
    同時關於:此身外之一切(假)相,必將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。
    另外,凡是成就心解脫、慧解脫而生活(之聖者),
    則彼等已經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;
    而且,已經能夠安住於圓滿心解脫、慧解脫之寂靜而生活。』
    是故,舍利弗!應如是學。
    又,舍利弗!因為比丘不但關於:此具有(六識)生命力之身體,已經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;
    同時關於:此身外之一切(假)相,已經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。
    另外,凡是成就心解脫、慧解脫而生活(之聖者),
    則彼等已經不存在(以自我為中心之自大)我慢、(所有執愛之見解)我所與(憍慢習性之)慢隨眠;
    而且,安住於圓滿心解脫、慧解脫而生活。
    舍利弗!他被稱為:
    『比丘已掙脫渴愛、輪迴束縛,正確達到現觀、完全擦掉苦之邊際。』
    又有關於,舍利弗!我在彼岸道(品)之烏德耶所請益問題中,曾經說示:
    『既捨愛欲想(拋棄感官慾望之念頭),
    再斷瞋憂隨(再棄蟠踞心中之瞋憂);
    三除去惛眠(第三步除去惛沈睡眠),
    四絕掉悔蓋(第四步克服掉舉惡作);
    五念清淨捨(第五步捨覺支心純淨),
    六法擇為先(第六步注意決擇正法)。
    我說解脫慧(依我所說既得慧解脫),
    破盡無明岸(又剷除無知到達彼岸)。』」』}
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