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關於「隨念佛語──起念難」 About recalling the Buddha 's word

☪ 「原始佛法」裡所說的「隨念佛語──起念難」~❤

About recalling the Buddha 's word


    ✂ 要遠離「人」而皈依「法」有那麼困難嗎? ~☃

    ☪ 有人說:「身心教我們的法不是正法教導嗎?與佛陀的法有不同嗎?」

    什麼是「身心的法」?什麼是「佛陀的法」?什麼是「佛經的法」?
    自以為是「身心的法」和實際上「身心的法」有一樣嗎?
    自以為是「佛陀的法」和實際上「佛陀的法」有一樣嗎?
    自以為是「佛經的法」和實際上「佛經的法」有一樣嗎?
    如果不讀佛經而「自以為是」的人,不是和瞎子一樣嗎?

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   ☁ 有人說:「差別之處唯有身証才是?」

    這樣子講話的人,真的很會開玩笑!
    你以為自稱「開悟」的人,真的就「開悟」了嗎?
    若知道誰是「身証」,你也就不是「凡夫」了呀!
    (到底是傲慢?在打妄語?還是真的了不起呢?)

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   ☔ 有人說:「應當保持理性的懷疑?」

    「人」往往是最容易欺騙的!
    「法」永遠是紙包不住火的!
    為什麼要依「人」不依「法」呢?

    為什麼不多了解一點「佛法」呢?
    然後再決定是不是要「否定」呢?

    你所謂「理性」的「懷疑」指的是什麼?
    你既然那麼相信「自我」還需要相信「佛法」幹什麼?
    為何在還未充份討論前,就已經「自我」否決掉了呢?

    你有沒有想過?
    如果「經典」正確的!而你「懷疑」錯誤要怎麼辦呢?
    這樣子的損失,誰能夠幫你彌補呢?

    如果,連唯一救生筏的機會,都要放棄的話……
    不知,還繼續「懷疑」下去,想再輪迴多少劫呢?

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   ⚡ 「法」是給需要的人!
    如果不需要,再好的「法」也是多餘!

    所以「法」並不是拿來推銷的!
    要讓真正需要的人,自己來拿!

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   ❦❧
    沒有人可以強迫你選擇「正法」,
    沒有人可以強迫你放棄「正法」,
    你自己所選擇的你自己要負責呀!

    要遠離「人」(樂愛名利),
    而皈依「法」(放下名利),
    真的有那麼困難嗎?

    你不能保持警覺、遠離它們(魔王和地獄的誘惑),
    是誰要負責任呢?(可見你根本就不信因果!) ❦❧

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   ✩ 有條理、有系統的《巴利佛經》,並非雜亂的《阿含經》~⍻
    現在,大家學佛,最常犯的毛病──不是自以為是(自諦)、就是人云亦云……。
    因為,經典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,何必加上任何人為的汙染呢?

    為什麼不?老實看看:古老、可信的《巴利佛經》究竟怎麼說呢?
    這正是去除:「人云亦云、自以為是……」的惡習,最好的方法!

    有人問說:「親證四聖諦才是最好的方式……證果比較快、也比較不會誤入岐途?」 ~⚉
    親證「四聖諦」最好的方式:
    熟讀《巴利佛經》,這才是佛陀及諸聖者,證果最快的方式,也比較不會誤入岐途! ~☼

    ❦❧ 以下看看,「原始佛法」經典對於「讀誦佛經」是怎麼說的呢? ❦❧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佛遺教經》佛陀說:(熟記佛陀所說的法、讀誦佛經的重要性!)

    「汝等比丘!晝則勤心,修習善法,無令失時;初夜、後夜,亦勿有廢;中夜誦經,以自消息。無以,睡眠因緣,令一生空過,無所得也!」

    ~《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‧姚秦‧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》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七種人趣經》佛陀說:(熟記佛語的重要性!)

    ☆ 此處所說的「最上義句」是指:應該熟記佛陀所說的「法義語句」,以作為智慧行道、禪思觀察之主題。

    「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獲得捨(菩提分),有如是智慧行道:『無我與我所,未來亦如是!不論何處生,我已皆捨斷。』
    彼不染著於有,不染著於生,而且,以正慧觀察寂靜最上義句(語義)。
    然而,彼非完全證得其句(語義),彼非完全排除『慢隨眠』,非完全排除『有貪隨眠』,非完全排除『無明隨眠』。
    彼盡五下分結故,為『中般涅槃者』(三果,阿那含之最高者,未結生色界,即證入涅槃)。」

    ~《增支部經典‧七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無記品‧Purisagatisutta 七種人趣》(AN 7.55)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法語入耳經》佛陀說:(隨念佛語起念難、法語入耳的重要性!)

    「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將被預期『四種勝利』。
    四者為何?

    【一】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,彼安樂而想起法句。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是將被預期之『第一勝利』。

    【二】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然有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,彼謂:此必是法、律,我前世於此中行梵行。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譬如有善知大鼓聲之人,彼於行路之次,具聞鼓聲,彼謂:是鼓聲耶?或非鼓聲耶?非惑亦非猶豫,得以直下決定,是鼓聲。

    正是如此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然有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,彼謂:此必是法、律,我前世於此中行梵行。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是將被預期之『第二勝利』。

    【三】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又無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;然有天子,於天眾中說法,彼謂:此必是法、律,我前世於此中行梵行。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譬如有善知螺聲之人,彼於行路之次,具聞螺聲,彼謂:是螺聲耶?或非螺聲?非惑亦非猶豫,得以直下決定,是螺聲。

    正是如此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又無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;然有天子,於天眾中說法,彼謂:此必是法、律,我前世於此中行梵行。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是將被預期之『第三勝利』。

    【四】復次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又無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;又無天子,於天眾中說法;然有化生提醒化生,謂:『友!請君想起!友!請君想起!我等前世於何法中修習梵行耶?』彼如是言,謂:『友!我已想起,友!我已想起!』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譬如有二昔時玩伴,俱是聚沙遊戲舊友,或於某時,互相邂逅,其時一友向另一友言,謂:『友!汝曾想起否?友!汝曾想起否?』彼如是言,謂:『友!我已想起,友!我已想起!』

    正是如此,諸比丘!世間有比丘學法,即:契經、應頌、解說、諷頌、自說語、如是語、本生譚、未曾有法、教理問答。該等法入其耳,於語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。

    彼失念死後生隨一天眾,於彼處安樂不想起法句,又無比丘具通,得心自在,於天眾中說法;又無天子,於天眾中說法;然有化生提醒化生,謂:『友!請君想起!友!請君想起!我等前世於何法中修習梵行耶?』彼如是言,謂:『友!我已想起,友!我已想起!』
    諸比丘!隨念佛語起念難,然斯有情,誠速趣勝進。

    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是將被預期之『第四勝利』。
    諸比丘!於語入耳令熟習,於意觀察,於見善分析於法者,將被預期此『四種勝利』。」

    ~《增支部經典‧四集‧五十經篇之四‧大品‧Sotānugatasutta 法語入耳經》(AN 4.191)

    ── 佛曆 2559.11.21(一)佛子 ─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