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3句】(
請調高畫質至1分24秒)
[3] 是時中夜,寂然無聲,為諸弟子,略說法要:
【譯文】{這個時候,正好是晚上十點,到凌晨兩點之間的中夜。
上千人的聖弟子們聚在一起,安靜沒有任何聲音,專心聽佛開示……
唯一能夠聽到的是,世尊最後為眾弟子反覆叮嚀,提醒修行重點:
(就是──戒定慧、四不壞信、四聖諦、八聖道分、三十七道品!)}
〖解說〗{《增支部經典‧八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地震品‧略說法要經》說示(如何繼承世尊所說):
☆ 略說法要 ➾ 四遍淨精勤分
㈠ 戒清淨 ☞ ① 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;
㈡ 心清淨 ☞ ② 慈心解脫、③ 悲心解脫、④ 喜心解脫、⑤ 捨心解脫;
㈢ 見清淨 ☞ ⑥ 觀身念住、⑦ 觀受念住、⑧ 觀心念住、⑨ 觀法念住;
㈣ 解脫清淨 ☞ ⑩ 現法樂住。
〝爾時,有一比丘,往詣世尊之處。
至已,禮敬世尊,坐於一面。
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:
「大德世尊!願略為我說法。
我從世尊聞法,獨靜居、不放逸、熱誠、專精而住。」
(世尊言:)「此處有一類愚人誓願,如是向我請求:
若勸請我說法,則想像應該可以追隨我。」
(比丘言:)「大德世尊!略為我說法,善逝!略為我說法。
我當了解世尊所說之義,我當繼承世尊之所說。」
「〔一、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:〕
比丘!然者,汝當如是學:
『於內令我心住於善住,令已生之惡不善法於心無住。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〔二、慈心解脫:〕
比丘!汝若令心住於善住,令已生之惡不善法於心無住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修習、更加認真修習慈心解脫,作車乘、作基礎、隨念住、圓滿積集、善自努力。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三、悲心解脫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修習、更加認真修習悲心解脫,作車乘、作基礎、隨念住、圓滿積集、善自努力。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四、喜心解脫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修習、更加認真修習喜心解脫,作車乘、作基礎、隨念住、圓滿積集、善自努力。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五、捨心解脫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修習、更加認真修習捨心解脫,作車乘、作基礎、隨念住、圓滿積集、善自努力。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六、觀身念住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隨時,在身體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(五蘊)身體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七、觀受念住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隨時,在感受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(苦樂)感受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八、觀心念住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隨時,在內心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種種心意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九、觀法念住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,
則比丘!其次,汝當如是學:
『我當隨時,在諸法中,詳細觀看、立即發現佛法真理,持續保持熱誠、正知、正念,於此──(身心)世界中,應可除去過去之貪愛、憂惱!』
比丘!汝當如是學。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多習此三摩地,
⑴ 則比丘!其次,汝當有尋有伺而修習此三摩地;
⑵ 無尋唯伺而修習;
⑶ 無尋無伺而修習;
⑷ 有喜而修習;
⑸ 無喜而修習;
⑹ 俱悅而修習;
⑺ 俱捨而修習!
〔十、現法樂住:〕
比丘!汝若如是修習、善修習此三摩地──
⑴ 則比丘!汝當行安穩而行;
⑵ 住安穩而住;
⑶ 坐安穩而坐;
⑷ 臥安穩而臥。」
然後,彼比丘承世尊教此教誡,從座而起,禮敬世尊,右遶而去。
於是,彼比丘獨遠離,不放逸、熱誠、專精而住──
不久之後,彼善男子,正恰當地,由家離家,為出家者,圓滿無上究竟梵行──
於現見法,自證通智、親自經歷,具足而住。
證知:「生已漏盡,梵行已立;應作已辦,不受後有!」
彼比丘為阿羅漢之一人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「四不壞信」呢?(就是) ➾
佛弟子,對於佛法僧三寶,以及戒律最基本的信心;
也可以說是:辨別自己是不是佛教徒最基本的條件。
四不壞信,有時叫做:四不壞淨、四法鏡、四證淨。
《長部經典‧大品‧第十六經‧大般涅槃經》說示(四不壞信):
➊ 佛不壞信;➋ 法不壞信;➌ 僧不壞信;➍ 戒不壞信。
★ 什麼叫做:「佛不壞信」呢?(就是) ➾
親近善士(初果以上聖者及聖典的法身舍利)──堅定信仰佛陀:
⑴ 應供(阿羅漢);⑵ 獨自現證正等正覺者;⑶ 明行足者;⑷ 善逝者;⑸ 世間解者;
⑹ 無上士者;⑺ 調御丈夫者;⑻ 天人師;⑼ 佛陀;⑽ 世尊。
★ 什麼叫做:「法不壞信」呢?(就是) ➾
聽聞正法(四聖諦及三十七道品)──堅定信仰佛法:
⑴ 世尊善說(是世尊──所善妙解說的「聖法」);
⑵ 現見之法(是現見──眼前,能夠「完全」被發現的);
⑶ 能超越時(是無時──不需要等待時機因緣);
⑷ 即身近觀、言能知見(是來觀──
只要出現在眼前的事物,請你親自現前觀察);
⑸ 示導涅槃(是引導──
也能透過聖者的引導、接近,自然通達「涅槃」的真相);
⑹ 唯智者所親證(覺悟的心──是各自覺知發現的,可作為真理的證明)。
★ 什麼叫做:「僧不壞信」呢?(就是) ➾
如理思惟(正思惟、聞思修慧)──堅定信仰僧伽:
⑴ 具足勝妙行;⑵ 具足質直行;⑶ 具足如理行;
⑷ 具足如法行,所謂 ⑸ 四雙八輩。世尊之聖弟子僧伽,⑹ 應恭敬;
⑺ 尊重;⑻ 供養;⑼ 合掌禮拜;⑽ 是世間之無上福田。
★ 什麼叫做:「戒不壞信」呢?(就是) ➾
法隨法行(依教奉行)──堅定信仰聖戒:
⑴ 不壞碎(指「正見」);⑵ 無瑕疵(指「正思惟」);
⑶ 無斑點(指「正語」);⑷ 無雜穢(指「正業」);
⑸ 解脫自在(指「正命」);⑹ 智者讚歎(指「正精進」);
⑺ 無執取(指「正念」);⑻ 導於定(指「正定」)。
《增支部經典‧六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沙門法品‧具足聖道經》說示(四證淨與證甘露):
☆ 四不壞淨、四法鏡、四證淨 ➾
不可動搖的信心,稱為不壞淨、不壞信或證淨。
四證淨,是指對於佛、法、僧、戒,四種不可動搖的信念和信心。
證淨,是「洞見」的意思;四證淨,是「洞見」究竟涅槃,不可動搖的基礎。
「諸比丘!具足六法(證淨)之提謂居士(家主),
堅固皈信於如來、現見(四聖諦)不死之甘露、
趣向於親證不死之涅槃(聖道)。
以何為六(聖道)耶?即──
➀ 佛證淨(不壞信:不可動搖的信心);
➁ 法證淨;
➂ 僧伽證淨;
➃ 聖戒;
➄ 聖智;
➅ 聖解脫。」
《增支部經典‧六集‧初五十經篇‧應請品‧釋氏摩訶那摩經》說示(六隨念是聖者的現法樂住):
☆ 一切證得聖果之聖弟子,隨時所保持現法樂住的狀態(就是) ➾
➊ 隨時念佛;➋ 隨時念法;➌ 隨時念僧;
➍ 隨時念戒;➎ 隨時念施;➏ 隨時念天。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佛』呢?(就是) ➾
〝「大德!一切之聖弟子證得聖果、已知教法者,隨時保持如何之狀態?」
「摩訶那摩!一切之聖弟子證得聖果、已知教法者、隨時保持如是之狀態:
摩訶那摩!世有聖弟子,隨時憶念如來而謂:
『如是,世尊實是⑴ 阿羅漢──應供者;
⑵ 正遍知──獨自現證正等正覺者;
⑶ 明行足者;⑷ 善逝者;⑸ 世間解者;⑹ 無上士者;
⑺ 調御丈夫者;⑻ 天人師;⑼ 佛陀;⑽ 世尊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如來之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如來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佛隨念』。」〞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法』呢?(就是) ➾
〝復次,摩訶那摩!聖弟子,隨時憶念法而謂:
『世尊善說,⑴ 現見之法、⑵ 能超越時,⑶ 即身近觀,言能知見,⑷ 示導涅槃、⑸ 唯智者所親證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法之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法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法隨念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僧』呢?(就是) ➾
〝復次,摩訶那摩!聖弟子,隨時憶念僧而謂:
『世尊之聖弟子僧伽,⑴ 具足勝妙行、⑵ 具足質直行、⑶ 具足如理行、⑷ 具足如法行,所謂 ⑸ 四雙八輩。
世尊之聖弟子僧伽,⑹ 應恭敬、⑺ 尊重、⑻ 供養、⑼ 合掌禮拜、⑽ 是世間之無上福田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僧之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僧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僧隨念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戒』呢?(就是) ➾
〝復次,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自已之戒德,即:『⑴ 不壞碎、⑵ 無瑕疵、⑶ 無斑點、⑷ 無雜穢、⑸ 解脫自在、⑹ 智者讚歎、⑺ 無執取、⑻ 導於定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戒德之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戒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戒隨念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施』呢?(就是) ➾
〝復次,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自已之佈施而謂:
『嗚呼!於我有利,嗚呼!於我有善利。我於慳垢所纏眾中,心離慳垢而住家,施無所惜,舒展其手而施,樂施捨、容乞與,樂於分享施物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佈施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佈施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施隨念』。〞
★ 什麼叫做:『隨時念天』呢?(就是) ➾
〝復次,摩訶那摩!聖弟子修天隨時憶念而謂:
『有四大王天、有三十三天、有夜摩天、有兜率陀天、有樂變化天、有他化自在天、有梵眾天、有其上之天──
➊ 彼諸天成就信,歿於此處而生彼處,我亦同有信;
➋ 彼諸天成就戒,歿於此處而生彼處,我亦同有戒;
➌ 彼諸天成就聞,歿於此處而生彼處,我亦同有聞;
➍ 彼諸天成就施,歿於此處而生彼處,我亦同有施;
➎ 彼諸天成就慧,歿於此處而生彼處,我亦同有慧。』
摩訶那摩!聖弟子隨時憶念己與諸天之➊ 信、➋ 戒、➌ 聞、➍ 施、➎ 慧之時,彼心不纏縛於貪、不纏縛於瞋、不纏縛於痴;彼心其時,即依天而質直端正。
復次,摩訶那摩!心質直端正之聖弟子,隨義而得欣,隨法而得欣,得法所引之欣,可欣者生喜,有喜意之身者輕安,身輕安者受樂,受樂者心得定。
摩訶那摩!聖弟子於不平等眾中,得平等而住,於有惱害眾中,無惱害而住,入於法流,名為『修天隨念』。
摩訶那摩!一切聖弟子證得聖果、已知教法者,隨時保持此狀態。〞
《小部經典‧法句經‧雜品‧男孩和精靈經》說示(如何念佛):
☆ 六隨念 ➾ ① 常念佛;② 常念法;③ 常念僧;
④ 常觀身;⑤ 常持戒不殺生;⑥ 常喜樂禪修。
〝➊ 常念佛 ☞
(二九六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常不忘佛陀(常念佛:釋迦‧喬達摩‧佛陀)!」
➋ 常念法 ☞
(二九七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常不忘達摩(常念法)。」
➌ 常念僧 ☞
(二九八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常不忘僧伽(常念僧伽)。」
➍ 常觀身 ☞
(二九九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恆念心至身(常觀身念住)。」
➎ 常持戒不殺生 ☞
(三○○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慈意心護生(常樂無傷害)。」
➏ 常喜樂禪修 ☞
(三○一偈:)
「常善自覺醒(時刻保持醒覺),
永恆佛弟子(喬達摩的聖弟子)!
不分晝與夜(日夜不分)──
悅意勤修習(常喜樂禪修)。」〞}
卍 卍 卍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