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1句【釋迦牟尼佛,初轉法輪,度阿若憍陳如;最後說法,度須跋陀羅。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1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56秒

    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
    【禮佛偈】

    皈命於世尊、應供阿羅漢、獨覺自現證、平等正覺者。(合掌三頌!)

    【三皈戒文】


    ★ 三皈依──
    我以佛為皈依處;
    我以法為皈依處;
    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
    再次,我以佛為皈依處;
    再次,我以法為皈依處;
    再次,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
    第三次,我以佛為皈依處;
    第三次,我以法為皈依處;
    第三次,我以僧伽為皈依處。

    ★ 五戒文──
    ㈠ 我願學習不殺生戒。
    ㈡ 我願學習不偷盜戒。
    ㈢ 我願學習不邪婬戒。
    ㈣ 我願學習不妄語戒。
    ㈤ 我願學習不飲酒戒。

    ★ 十戒文──
    ㈠ 我受持禁殺生學處。
    ㈡ 我受持禁不與取學處。
    ㈢ 我受持禁非梵行學處。
    ㈣ 我受持禁妄語學處。
    ㈤ 我受持禁沈醉穀酒、果酒、酒類學處。
    ㈥ 我受持禁非時食學處。
    ㈦ 我受持禁舞誦、唱歌、音樂、觀劇學處。
    ㈧ 我受持禁持華香、薰香、塗香、扮飾、裝飾學處。
    ㈨ 我受持禁高床、大床學處。
    ㈩ 我受持禁領受金、銀學處。

    ★ 懺悔文──
    往昔所造諸惡業,
    皆由無始貪瞋痴;
    從身語意之所生,
    今對佛前求懺悔!

    往昔所造諸惡業,
    皆由無始貪瞋痴;
    從身語意之所生,
    一切我今皆懺悔!

    我昔所造諸惡業,
    皆由無始貪瞋痴;
    從身語意之所生,
    一切我今皆懺悔!

    ★ 頂禮三寶──
    我皈依,於佛陀;涅槃,無衰退!
    我皈依,正法律;具足,慚與愧!
    我皈依,賢聖僧;熱心,尊敬學!
    南無佛!南無法!南無僧!南無戒!(禮畢放掌。)

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♨ 第一篇  說法緣起 Occasion (1~3)

    [1] 釋迦牟尼佛,初轉法輪,度阿若憍陳如;最後說法,度須跋陀羅。

    【譯文】{佛陀世尊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修行;因為徹悟四聖諦真理,所以成就無上正覺。
    然後,祂來到鹿野苑初次教導四聖諦的無上法門,讓阿若憍陳如等五位比丘先後成就阿羅漢。
    經過近五十年漫長的說法歲月,世尊在拘屍那羅,教導了最後一位弟子須跋陀羅成為阿羅漢。}


    〖解說〗{★ 什麼叫做:「四聖諦」呢?四聖諦(就是)第一義諦 ➾
    ➊ 苦聖諦(生老病死);➋ 集聖諦(貪瞋痴);
    ➌ 滅聖諦(涅槃智慧);➍ 道聖諦(八正道)。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拘利村品‧世間經》說示(四聖諦的意義):
    「〔一、四聖諦之總說:〕
    諸比丘!有此四諦,聖者之真理。
    以何為四(聖諦)耶?即──
    ❶ 苦聖諦;
    ❷ 苦之集聖諦;
    ❸ 苦之滅聖諦;
    ❹ 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是。
    〔二、四聖諦之意義:〕
    於此(人天八眾中──
    ① 天界(忉利天眾以上),
    ② 魔界,
    ③ 梵界,
    ④ 沙門,
    ⑤ 婆羅門,
    ⑥ 人類(剎帝利眾、居士眾等),
    ⑦ 天神(四大王天),
    ⑧ 非人(天龍八部);
    實以如來為聖者。
    故名(聖者之真諦)為:『聖諦』。
    〔三、四聖諦之實踐:〕
    是故,諸比丘!
    ⑴ 於『此是苦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⑵ 於『此是苦之集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⑶ 於『此是苦之滅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⑷ 於『此是到達苦滅之道跡』,應遂行修習!」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拘利村品‧應遍知經》說示(四聖諦的說明):
    ☆ 四聖諦之責任 ☞
    ① 苦聖諦 ➾ 應被正知;
    ② 集聖諦 ➾ 應被征服;
    ③ 滅聖諦 ➾ 應親自經歷;
    ④ 道聖諦 ➾ 應被修習。
    「〔一、四聖諦之總說:〕
    諸比丘!有此四諦,聖者之真理。
    以何為四(聖諦)耶?即──
    ❶ 苦聖諦;
    ❷ 苦之集聖諦;
    ❸ 苦之滅聖諦;
    ❹ 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是。
    諸比丘!此等四諦,是聖者之真理。
    〔二、四聖諦之目的:〕
    諸比丘!然而,此等四聖諦,
    ⑴ 有應被正知之聖諦;
    ⑵ 有應被征服之聖諦;
    ⑶ 有應親自經歷之聖諦;
    ⑷ 有應被修習之聖諦。
    〔三、四聖諦之責任:〕
    諸比丘!何為應被正知之聖諦耶?
    諸比丘!⑴ 『苦聖諦』應被正知;
    ⑵ 『苦之集聖諦』應被征服;
    ⑶ 『苦之滅聖諦』應親自經歷;
    ⑷ 『到達苦滅之道跡聖諦』應被修習。
    〔四、四聖諦之實踐:〕
    是故,諸比丘!
    ⑴ 於『此是苦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⑵ 於『此是苦之集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⑶ 於『此是苦之滅』,應遂行修習!
    ⑷ 於『此是到達苦滅之道跡』,應遂行修習!」

    《小部經典‧法句經‧老品‧佛陀證悟偈》說示(滅盡生死的渴愛):
    〝① (一五三偈:)
    「雖累世輪迴(當經歷不斷出生過程),
    未發現流轉(雖在輪迴中卻找不到)──
    遍求造屋者(尋找誰在建造五蘊屋)?
    輾轉生苦蘊(不斷重覆的生死苦海)!」
    ② (一五四偈:)
    「已見造屋者(當建屋的人已被發現),
    蘊屋不再造(你再也不造五蘊屋了)!
    椽桷皆打破(結縛等助緣皆已破壞),
    棟梁已不為(無明毒刺已連根拔除);
    心既證無為(心已達到離行的涅槃),
    愛盡達中道(實現滅盡渴愛的中道)。」
    (❄ 法句經故事:佛陀的讚美偈 ~☺)
    瞿曇家的悉達多太子是淨飯王和摩耶夫人的兒子。
    二十九歲時出家修行,追求究竟的正法。
    出家後的前六年,他在恆河附近遊行,親近著名的宗教師,學習他們的理論和修行方法。
    他也修習嚴厲的苦行,但發現這些方法都不是究竟法,於是決心尋找自己的理論和修行方法。
    從此以後,他放棄苦樂兩種極端的修行,發現(不執著苦樂的)中道,而證得究竟涅槃。
    中道就是八正道。
    一天夜晚,悉達多王子在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開悟了,那一年他三十五歲。
    當天初夜,他明白自己的過去世(宿世明);
    中夜時,他證得天眼(天眼明);
    後夜時,他證悟緣起法(漏盡明)。
    所以第二天,天剛亮的時候,他已經由於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究竟明白四聖諦:苦、集、滅、道。
    從此人們稱呼他瞿曇佛(瞿曇,或譯為:喬達摩)。〞

    《中部經典‧根本法門品‧第二經‧一切漏經》說示(漏盡並非不知不見):
    「比丘們!我說:
    『由於認知、因為看見,而有諸漏滅盡;不是由於不知!不是因為不見!』
    比丘們!我說:
    『由於認知什麼?因為看見什麼?而有諸漏滅盡呢?』
    『如理作意』──如理性且注意,與『非理作意』──非理性且注意:
    比丘們!由於非理作意,那麼──未生諸漏,將會生起;已生諸漏,將會增長。
    比丘們!由於如理作意,那麼──未生諸漏,將會不生;已生諸漏,將會消失。」}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