☪ 「原始佛法」裡所說的「我見」 ~❤
About wrong views of ego Ⅰ
⚇ 到底是「尋真我」?還是「尋假我」?~☞ To seek ego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真我」;
往昔的事,依稀又出現。
想要尋回,失去的「真我」;
會不會「真我」無失?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真我」;
想起了佛,彷彿又見面。
想要尋回,塵封的「真我」;
不知道?能否實現?
你怪我!想把你蓋!
其實「真我」一直在……
深深種在,我心裡面:
「真我回來!回去本無邊!」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真我」;
想起了佛,彷彿又見面。
想要尋回,塵封的「真我」;
不知道?能否實現?
卍 卍 卍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假我」;
往昔的事,依稀又出現。
想要尋回,失去的「假我」;
會不會「假我」無失?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假我」;
想起了佛,彷彿又見面。
想要尋回,塵封的「假我」;
不知道?能否實現?
你怪我!想把你蓋!
其實「假我」一直在……
深深種在,我心裡面:
「假我回來!回去本無邊!」
我又回到,我的尋「假我」;
想起了佛,彷彿又見面。
想要尋回,塵封的「假我」;
不知道?能否實現?
❦❧ 神通「所見」,也不一定是正確的:
凡夫俗子,將「我見」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,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!
佛陀說法:講到「無我」,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的……。 ❦❧
♡~~~~~~~~~~~~~~
☀ 《布吒婆樓經》佛陀說(三種我執):
「布吒婆樓!有三種我得(我執:獲得一個個體):
➊ 粗之我得、➋ 意所成之我得、➌ 無色之我得。
➀ 又,布吒婆樓!何者是『粗之我得』耶?
謂:『粗糙之色身,四大所成、摶食所養者,此為粗之我得。』
➁ 何者是『意所成之我得』耶?
謂:『微細之色身,心意所生、具足大小肢節、諸根圓滿,此為意所成之我得。』
➂ 何者是『無色之我得』耶?
謂:『無形色之想所成者,此為無色之我得。』
【一】布吒婆樓!我實為永斷『粗之我得』而說法。
依此而隨入,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
然,布吒婆樓!對此,汝或者作如是思惟:
『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然而,亦尚住有情之苦中。』
布吒婆樓!勿如是思惟。
所以者何?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者,彼則得愉悅、歡喜、輕安、正念、正智,得安樂而住也。
【二】布吒婆樓!我實為永斷『意所成之我得』而說法。
依此而隨入,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
然,布吒婆樓!對此,汝或者作如是思惟:
『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然而,亦尚住有情之苦中。』
布吒婆樓!勿如是思惟。
所以者何?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者,彼則得愉悅、歡喜、輕安、正念、正智,得安樂而住也。
【三】布吒婆樓!我實為永斷『無色之我得』而說法。
依此而隨入,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
然,布吒婆樓!對此,汝或者作如是思惟:
『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。然而,亦尚住有情之苦中。』
布吒婆樓!勿如是思惟。
所以者何?捨離雜染之諸法,增長清淨之諸法,於現法中,廣大智慧之圓滿,至自證、通達而住者,彼則得愉悅、歡喜、輕安、正念、正智,得安樂而住也。」
~《長部經典‧Poṭṭhapādasutta 布吒婆樓經》(DN 9, 428-431)
♡~~~~~~~~~~~~~~
☀ 《布吒婆樓經》佛陀說(乳酪酥醍喻:三種自我,不同時存在):
【一】時,象首舍利弗白世尊言:
「➊ 世尊!若當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時,則此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是虛妄,又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亦是虛妄,正於其時,唯此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是真實耶?
➋ 世尊!若當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時,則此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是虛妄,又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亦是虛妄,正於其時,唯此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是真實耶?
➌ 世尊!若當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時,則此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是虛妄,又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亦是虛妄,正於是時,唯此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是真實耶?」
【二】「象首!若當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粗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無色之我得』也。」
【三】「象首!若有人問汝言:
『於過去世,汝已存在,非不存在;於未來世,汝當存在,非不存在;於現在世,汝正存在,非不存在耶?』
如是問時,象首!汝當如何答之耶?」
「世尊!若有人如是問我:
『於過去世,汝已存在,非不存在;於未來世,汝當存在,非不存在;於現在世,汝正存在,非不存在耶?』
世尊!如是問我時,我如次答:
『於過去世,我已存在,非不存在;於未來世,我當存在,非不存在;於現在世,我正存在,非不存在。』
世尊!對如是問時,我為如是答。」
【四】⑴ 「象首!若又有如是問汝:
『➊ 汝過去之我得曾存在時,則唯汝過去之我得是真實,未來之我得是虛妄,現在之我得亦虛妄耶?
➋ 又,汝未來之我得當存在,則唯汝未來之我得是真實,過去之我得是虛妄,現在之我得亦虛妄耶?
➌ 又,汝現在之我得正存在時,則唯汝現在之我得是真實,過去之我得是虛妄,未來之我得亦虛妄耶?』
象首!如是問時,汝如何答耶?」
⑵ 「世尊!若如是問我:
『汝過去之我得,曾存在時,則唯汝過去之我得,是真實;未來之我得,是虛妄;現在之我得,亦虛妄耶?
又,汝未來之我得,當存在,則唯汝未來之我,得是真實;過去之我得,是虛妄;現在之我得,亦虛妄耶?
又,汝現在之我得,正存在時,唯汝現在之我,得為真實;過去之我得,是虛妄;未來之我得,亦虛妄耶?』
世尊!對如是問時,我則如是答:
『➊ 當我過去之我得,曾存在時,則唯我過去之我得,是真實;未來之我得,是虛妄;又現在之我得,亦是虛妄也。
➋ 又,當我未來之我得,當存在時,則唯未來之我得,是真實;過去之我得,是虛妄;現在之我得,亦是虛妄也。
➌ 又,當我現在之我得,正存在時,則唯我現在之我得,是真實;過去之我得,是虛妄;未來之我得,亦虛妄也。』
世尊!對如是問,我當如是答。」
【五】「象首!此亦如是,若當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粗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無色之我得』也。」
【六】「象首!此恰如由牛而有牛乳,由乳而有酪,由酪而生酥,由生酥而有熟酥,由熟酥而醍醐味也。
➊ 若當牛乳之時,決不稱為酪,亦不稱為生酥,亦不稱為熟酥,又不稱為醍醐味,其時,唯稱為牛乳也。
➋ 若當酪之時,決不稱為牛乳,亦不稱為生酥,亦不稱為熟酥,又不稱為醍醐味,其時,唯稱為酪也。
➌ 若當生酥之時,決不稱為牛乳,亦不稱為酪,亦不稱為熟酥,又不稱為醍醐味,其時,唯稱為生酥也。
➍ 若當熟酥之時,決不稱為牛乳,亦不稱為酪,亦不稱為生酥,又不稱為醍醐味,其時,唯稱為熟酥也。
➎ 若當醍醐味之時,決不稱為牛乳,亦不稱為酪,亦不稱為生酥,亦不稱為熟酥,其時,唯稱為醍醐味也。
象首!此亦如是,若當『粗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粗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若當『無色之我得』存在時,決不稱『粗之我得』存在,亦不稱『意所成之我得』存在,唯稱『無色之我得』也。
象首!此等乃世間之共稱、世間之語辭、世間之名稱、世間之記述法,世尊正當,利用此等,而不著也。」
~《長部經典‧Poṭṭhapādasutta 布吒婆樓經》(DN 9, 437-440)
♡~~~~~~~~~~~~~~
☀ 《波陀聚落經》佛陀說(如實知見、得無間智):
「諸比丘!如是我思擇說法,時,此處有一比丘,心生是念:
『如何知、如何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耶?』
諸比丘!如何知、如何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耶?
諸比丘!於此處之無聞凡夫,不見聖人,不知聖人之法,不學聖人之法,不見善知識,不知善知識之法,不學善知識之法。
【一】詳細觀看:「色身是我?」
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二】詳細觀看:「我有色身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;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我有色身』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三】詳細觀看:「我中有色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我有色身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我中有色』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四】詳細觀看:「色中有我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我有色身』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我中有色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中有我』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五】詳細觀看:「受身是我、想身是我、行身是我、識身是我……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、『我有色身』、『我中有色』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中有我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➊ 『受身是我』、➋ 『我有受身』、➌ 『我中有受』、➍ 『受中有我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想身是我』、『我有想身』、『我中有想』、『想中有我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行身是我』、『我有行身』、『我中有行』、『行中有我』;
卻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識身是我』、『我有識身』、『我中有識』、『識中有我』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六】詳細觀看:「有我常見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……、『受身是我』……、『想身是我』……、『行身是我』……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識身是我』……乃至……『識中有我』。
卻起如是見,謂:『➊ 此是真我,➋ 我有世界,➌ 死後有我,➍ 有常、恒、永住、不變易之法。』
又,諸比丘!彼以此常見、觀看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七】詳細觀看:「無我斷見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……、『受身是我』……、『想身是我』……、『行身是我』……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識身是我』……乃至……『識中有我』。
雖不起如是見:『➊ 此是真我,➋ 我有世界,➌ 死後有我,➍ 有常、恒、永住、不變易之法。』
卻起如是見,謂:『➊ 不但無我,➋ 亦無所有,➌ 死後無我,➍ 也不存在常、恒之法。』
又,諸比丘!彼以此斷見、觀看一切,所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
【八】詳細觀看:「疑惑、猶豫?」
雖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色身是我』……、『受身是我』……、『想身是我』……、『行身是我』……,亦不詳細觀看、發現一切:『識身是我』……乃至……『識中有我』。
雖不起如是見:『➊ 此是真我,➋ 我有世界,➌ 死後有我,➍ 有常、恒、永住、不變易之法。』
亦不起如是見,謂:『➊ 不但無我,➋ 亦無所有,➌ 死後無我,➍ 也不存在常、恒之法。』
卻唯獨疑惑、猶豫,而不究竟了解正法。
又,諸比丘!彼以此疑惑、猶豫,不究竟了解正法,而生諸行。
此諸行:以何為因?以何為集?從何而生?從何根源耶?
諸比丘!若於觸是無明,無聞凡夫,因所觸之受,而生渴愛;
由此而生諸行。
諸比丘!如是,彼行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渴愛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受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觸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;
彼無明亦是無常、有為、緣起所生。
諸比丘!如是,如實知、如實觀者,於無間、直接之聖智生,到達漏盡!」
~《蘊相應‧所食品‧Pālileyyasutta 波陀聚落經》(SN 22.81)
── 佛曆 2559.11.17(四)佛子更新 ─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