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

關於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 About unthought

☪ 「原始佛法」裡所說的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 ~❤

About unthought


    ❦❧ 被背叛的佛陀──《心經》非佛說《金剛經》非佛法
    The traitor betrayed lord Buddha - about illegality Dhamma ❦❧

    不思善、不思惡,怎麼是佛法呢?
    這絕非智慧,而是愚蠢的表現呀!

    足以說明:繼隋唐盛世……
    為何,大乘空性思想開展後;
    會讓,弱智的中國一蹶不振?

    如果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是佛法──
    那麼,嬰兒和智障,也都成佛了!(不是嗎?)

    愚痴眾生,將有利當作有害、有害卻認為有利;
    不識好歹、妥協苟且,所以才不思善、不思惡。

    佛聖弟子,有利能徹知有利、有害也警覺有害;
    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,故滅盡善惡、成就涅槃。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蘆草貧女村經》佛陀說(熟思四依):

    「善哉!善哉!阿那律陀!阿那律陀!凡諸漏、雜染、再生、不幸、苦報,未來之生、老、死,彼等已被如來所捨斷,如多羅樹之連根拔起、成為非有、未來為不生法。阿那律陀!恰如截斷之多羅樹頭、不可能再增長。

    同樣地:『凡諸漏、雜染、再生、不幸、苦報,未來之生、老、死,彼等已被如來所捨斷,如多羅樹之連根拔起、成為非有、未來為不生法。

    ① 是故,如來考量後,而從事某者;
    ② 或者考量後,而忍受某者;
    ③ 考量後,而回避某者;
    ④ 考量後,而遣除某者。』」

    ~《中部經典‧比丘品‧Naḷakapānasutta 蘆草貧女村經》(MN 68, 168)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沙門文祁子經》佛陀說(成就十法):

    世尊聞已,對工匠五支言曰:
    「如此,工匠!實則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,亦可達善具足、最上善、最尊勝行道、無能勝之沙門。
    倘若,如沙門文祁之子,遊方者持意所說。

    (何以故?)工匠!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、沒有身業,從何處造身惡業耶?
    (身體)唯有些許,悸動而已!

    工匠!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,沒有言語,從何處言惡語耶?
    唯有些許,哭泣而已!

    工匠!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,沒有思念,從何處思惡念耶?
    唯有些許,哼唱而已!

    工匠!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,沒有活命(生計),從何處活惡命耶?
    唯有些許,母乳而已!

    如此,工匠!實則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,亦可達善具足、最上善、最尊勝行道、無能勝之沙門。
    倘若,如沙門文祁之子,遊方者持意所說。

    工匠!我說(施設)成就此等四法之人,既不可達善具足、亦非最上善、亦非最尊勝行道、亦非無能勝之沙門。唯對如彼: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而說。

    何者為四?
    工匠!如是,身不造惡業、不言惡語、不思惡念、不活惡命等是。

    因此,工匠!我說(施設)成就此等四法之人,既不可達善具足、亦非最上善、亦非最尊勝行道、亦非無能勝之沙門。唯對如彼:幼稚孩童、無智遲鈍、仰臥嬰兒而說。

    工匠!我說(施設)成就(無學)十法之人,可達善具足、最上善、最尊勝行道、無能勝之沙門。」

    ~《中部經典‧遊方者品‧Samaṇamuṇḍikasutta 沙門文祁子經》(MN 78, 262-263)

    ♡~~~~~~~~~~~~~~

    ☀ 《空性大經》佛陀說(友善親近佛陀):

    【一】(梵行災患:)「因為有(煩勞)梵行者之災患,而衍生出──劊子手施刑、惡不善法、腐敗毒害、導致再生、怖惱不幸、未來悲慘苦果、自受生老死魔等,對彼懲罰。
    阿難!此實為──有(煩勞)梵行者之(煩梵行)災患。

    於此,阿難!雖然有(煩勞)阿闍梨之災患、以及(煩勞)阿闍梨內住弟子之災患,然而,此(煩勞)梵行者之災患,與彼等相較,不但,未來更增苦果、劇烈異熟果報、極難度脫,而且,更導致轉生於(悲慘)惡趣。

    是故,阿難!對於我(佛陀),請習慣以友善方式,而不以敵對方式(親近我)!
    此應為汝等之長夜:利益福祉、安樂幸福。」

    【二】(敵對方式:)「如何?阿難!對於師(佛陀),聲聞弟子習慣以敵對方式,而不以友善方式(親近師)耶?
    阿難!於此,師(佛陀)心懷慈愍、為利益福祉著想,而憐憫為聲聞弟子說法:
    『此或為利益福祉、此或為安樂幸福也!』

    於此,彼聲聞弟子,不恭敬聽、不傾耳聽、置心他處、避開師教而去輪迴。
    如是!阿難!對於師(佛陀),聲聞弟子習慣以敵對方式,而不以友善方式(親近師)。」

    【三】(友善方式:)「如何?阿難!對於師(佛陀),聲聞弟子習慣以友善方式,而不以敵對方式(親近師)耶?
    阿難!於此,師(佛陀)心懷慈愍、為利益福祉著想,而憐憫為聲聞弟子說法:
    『此或為利益福祉、此或為安樂幸福也!』

    於此,彼聲聞弟子,恭敬聽聞、傾耳聽聞、用心理解、不避開師教而去輪迴。
    如是!阿難!對於師(佛陀),聲聞弟子習慣以友善方式,而不以敵對方式(親近師)。」

    【四】(利益福祉:)「是故,阿難!對於我(佛陀),請習慣以友善方式,而不以敵對方式(親近我)!
    此應為汝等之長夜:利益福祉、安樂幸福。

    阿難!我勉勵汝等,恰如作壺者,如對未燒之土器──
    ➊ 阿難!應責備者,我予責備;
    ➋ 應策勵者,我予策勵;
    ➌ 若堅實者,將保持彼!」

    ~《中部經典‧空品‧Mahāsuññatasutta 空性大經》(MN 122, 195-196)

    ── 佛曆 2559.10.20(四)佛子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