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24句【譬如,牧牛之人,執杖視之,不令縱逸,犯人苗稼。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24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24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10分44秒

    [24] 譬如,牧牛之人,執杖視之,不令縱逸,犯人苗稼。

    【譯文】{這就好比──
    放牧童子拿著牧杖,注視著五根門頭的牛羊,是否亂跑走失?
    或者到處踐踏穀物,跑到別人五欲的田地去,吃人禾苗莊稼?}


    〖解說〗{《相應部經典‧質多相應‧質多品‧繫縛經》說示(觀察六根與六塵的繫縛):
    ☆ 質多居士( Citta ) ➾
    維摩詰( Vimalakira )應是質多居士事蹟的改寫;
    然而,質多居士確有其人,維摩詰卻是虛構的故事!
    『〔一、質多居士詢問:〕
    其時,偶爾質多居士因要事來至鹿誦者……
    因此,質多居士來詣長老比丘等住處;
    詣已,禮拜彼等(比丘),坐於一面。
    坐於一面之質多居士,白長老比丘等曰:
    「➀ 諸大德!眾多長老比丘等,食後由托缽還,已集合共坐於曼陀羅圓形講堂中,發起如是相互談話:
    『友!或謂「繫縛」,或「繫縛之法」。
    此二法是意義有別,言辭亦有別耶?或意義為一,唯言辭有別耶?』
    ➁ 或有長老比丘等,如是言:
    『友!或謂「繫縛」,或「繫縛之法」。
    此二法不只是意義有別,言辭亦有別。』
    ➂ 或有長老比丘等,如是言:
    『友!或謂「繫縛」,或「繫縛之法」。
    此二法之意義為一,唯言辭有別。』」
    「然,居士!」
    〔二、質多居士解說:〕
    「㈠ 諸大德!或謂『繫縛』,或『繫縛之法』。
    此二法不只是意義有別,言辭亦有別。
    然則諸大德!為汝等以說譬喻:
    於此處或有智之人等,有依譬喻了知所說之意義。
    ㈡ 諸大德!譬如將黑色之牛與白色之牛,
    以一(無明)鎖鏈或(渴愛)結繩,被互相捆綁已。
    若人作如是言:
    『黑牛繫縛白牛,白牛繫縛黑牛』者,則彼語是正語耶?」
    「居士!不然。
    居士!非黑牛擊縛白牛,亦非白牛擊縛黑牛;
    若於此有(牛隻)兩者以一(無明)鎖鏈或(渴愛)結繩,被互相捆綁已;則於彼有如是之繫縛。」
    「㈢ 與此同理,諸大德!
    ➊ 眼非繫縛諸色,非諸色繫縛於眼;
    若於此有(根境)兩者為緣所生之貪欲;則於彼有如是之繫縛。
    ➋ 耳非繫縛諸聲……
    ➌ 鼻非繫縛諸香……
    ➍ 舌非繫縛諸味……
    ➎ 身非繫縛諸觸,非諸觸繫縛於身;
    若於此有(根境)兩者為緣所生之貪欲;則於彼有如是之繫縛。
    ➏ 意非繫縛諸法,非諸法繫縛於意;
    若於此有(根境)兩者為緣所生之貪欲;則於彼有如是之繫縛。」
    〔三、結語:〕
    「居士!此為汝之利得,汝善利得。
    居士!汝之智眼,甚深通達佛語者。」』}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