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111句【譬如,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;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111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11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46分4秒

    [111] 譬如,惜水之家,善治堤塘;

    【譯文】{這就好像──
    珍惜灌溉水資源的農漁業人家,妥善修治堤防和蓄水池;
    不讓養殖場、農作物、稻田裡,水滿為患或者灌溉不足。}


    〖解說〗{《中部經典‧解說品‧第一百四十經‧界分別經》說示(四住處):
    ☆ 四住處 ➾
    ① (不放逸)慧住處(盡苦智慧);
    ② (隨護於)諦住處(涅槃聖諦);
    ③ (增長於)捨住處(捨離一切依止);
    ④ (應當學)寂靜住處(貪、瞋、痴之寂靜)。

    《小部經典‧經集‧彼岸道品‧阿耆多問經》說示(煩惱洪水):
    ☆ 阿耆多( Ajita ) ➾ 阿逸多( Ajita ),
    彌勒菩薩( Metteyya )的別名,多見民間傳說;
    最初信仰依據彼岸道品巴利偈誦,穿鑿附會形成。
    字義叫做:無能勝(阿逸多:不能被打敗的人)。
    本經大意:觀四念住、四威儀、擇滅無為十無學。
    ☆ 四念住( Sati ) ➾
    ➀ 身念住(觀身不淨);
    ➁ 受念住(觀受是苦);
    ➂ 心念住(觀心無常);
    ➃ 法念住(觀法無我)。
    ☆ 四威儀 ➾
    在行、住、坐、臥當下,修習四念住禪法;
    並觀照無常、苦、無我,三種法性之智慧。
    ☆ 斷三求 ➾
    ① 斷慾求(拋棄愛欲的追求);
    ② 斷有求(拋棄存有的追求);
    ③ 寂止梵行求(平息對於梵行的追求以後,回到輕安、現法樂住)。
    ☆ 三不善思(三惡思) ➾
    ⑴ 愛思(愛想生愛欲);
    ⑵ 瞋思(瞋想生瞋恚);
    ⑶ 害思(思自他惱害)。
    『① (一○三八偈:)
    〔青年朋友阿耆多問說:〕
    「何物蓋世間(世界被什麼東西遮蔽)?
    何緣慧無光(為什麼不見智慧光明)?
    何名心污垢(什麼叫全面心靈污染)?
    何者大怖畏(什麼是邪行的大恐怖)?」
    ② (一○三九偈:)
    〔世尊回答阿耆多說:〕
    「無明蓋世間(世界被無明隨眠遮蔽),
    慳逸慧無光(慳吝放逸無智慧光明);
    渴求心污垢(貪求叫全面心靈污染),
    罪苦大怖畏(苦果是邪行的大恐怖)。」
    ③ (一○四○偈:)
    〔阿耆多再次問說:〕
    「洪水沒六處(煩惱洪水在身心橫溢),
    願聞何防護(恭敬聆聽怎樣止漏流)?
    佛語根律儀(告訴我如何攝護根門),
    何緣渡暴流(才能斷盡煩惱之漏流)?」
    ④ (一○四一偈:)
    〔世尊接著回答說:〕
    「奔流六境界(暴流在六根世界橫溢),
    防護四念住(善修四念住遮止漏流);
    諦聽四威儀(深切注意於行住坐臥),
    慧見渡暴流(內觀智見才能斷煩惱)。」
    ⑤ (一○四二偈:)
    〔阿耆多第三次問說:〕
    「慧見與念聽(內觀智見和正念諦聽),
    如何觀名色(導師如何觀察心與身)?
    尊者請教導(懇請教導我禪修問題),
    如何滅名色(請說示滅除名色方法)?」
    ⑥ (一○四三偈:)
    〔世尊第三次回答說:〕
    「慧念君所問(關於智見和正念問題),
    無能勝所答(無上聖者回答阿耆多)──
    內觀名色身(不遺漏觀察身心現象),
    一切被終止(輪迴再生就會被停止);
    識身既滅盡(因為六識既然被熄滅),
    名色則無生(那麼名色就會被終止)。」
    ⑦ (一○四四偈:)
    〔阿耆多第四次問說:〕
    「無學擇聖法(已經圓滿十無學聖者),
    有學勤道跡(或是勤修八正道佛子);
    我問彼智行(請問他們智慧和行持)?
    尊者請教導(懇請導師對我來說示)。」
    ⑧ (一○四五偈:)
    〔世尊最後總結說:〕
    「他欲恆無求(五欲繫縛中恆斷三求),
    自心思無濁(斷絕心中憍慢三惡思);
    善巧擇聖法(擇無為法於一切住處),
    比丘智行道(比丘滿足地智慧行道)。」』}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