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

儒宗醒世 Confucianism awakens the world

    《儒宗醒世》鳳邑明德社喜善堂 著

    序:

    書之著作頒世,乃是提供世人知識及記錄過往事蹟,因書不斷創新,所以世人知識也愈多元化,善書亦是同樣,隨著時代潮流變化,而有不同勸化世人文章頒世來勸化人心。雖然科技日日在創新,但鬼神之事卻是科學無法證明。許多奇巧之事更是令人驚奇,說是巧合倒不如說是神祐善德之人也。

    今喜善堂神人再度承擔天命,奉旨著作新科,其書不但勉勸世人積德行善,更是合乎時宜,來勸化世人,在文明社會積極行善,改變自己命運,書中更有諸多玄機妙理,世人若能再三詳讀,必能悟出其中奧妙之處,可以達到修身養性、改變人生已注定之劣運,進而逢凶化吉、改變運途也。

    願世人擁有此書者能珍惜,好好領悟,並且轉贈有緣人,如此功德無量矣!爰此為序。

    讚:

    癸巳桐月,油桐花開;喜善神人,繼往開來。
    玉詔高懸,滿堂光彩;著作新科,聖神登台。
    揮文述理,醒化迷呆;諸生耐勞,堅志不怠。
    勤修功果,必出賢才;社會繁雜,互相疑猜。
    為謀權利,害人不該;手足不和,全為分財。
    世情冷暖,令人嘆哀;改變命運,唯將善栽。
    奉勸世人,心存仁愛;因果報應,自有安排。
    惡業不改,自惹禍災;天理難容,殃及後代。

    詩:

    人有禍福德安排,修功化危避凶災。
    細思著書始終苦,專心能得甘露來。

    賦:

    細思兮疾病苦,健康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患難苦,平安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饑寒苦,飽暖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露宿苦,有屋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無財苦,無債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負債苦,勤儉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孤獨苦,妻子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被欺苦,有量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含冤苦,寬恕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奔波苦,有家即是福。
    細思兮煩惱苦,知足即是福。
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天性忠厚慈憫心,樂善好施德護身。
    忍氣吞聲非弱者,作惡多端罪業深。

    ☼ 談:善不可欺盡 ~➲

    欺善怕惡乃是大多數人之通病也,俗言云:「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。」世人遇到兇惡之人,總是低聲下氣、禮讓三分,若是遇到善良之人,言詞卻是咄咄逼人,不管理直或理虧,就是要善良之人讓步,此種人可說是可惡至極也。

    蓋對善良之人不但要尊重,更要以禮相待,因善良即代表天理,欺凌善良則是欺天逆理,將來必受報應也。人與人相處,首重就是要互相尊重,若是畏惡欺善,不但是自己在積惡業,更是將禍根留於子孫,世人豈可不慎乎?

    善得福、惡招禍,乃是自古至今,世人皆明白之道理。也唯有向善方能得神佛護佑。

    願世人知善而為,對善良之人更應尊敬,方是為人處世之道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善書勸化有良規,光陰易逝無法追。
    待人之道誠為本,處事公正心不虧。

    ☼ 談:以誠待人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。」

    蓋人非木石,皆有人情義理,若能行以至誠,就算是心思狡如山鬼之人,亦能被誠心感化而心服也。

    今之社會有太多人雖然是高高在上,但卻是不問是非,只以權勢、財勢來壓迫他人屈服,雖然能一時壓制他人,但非真正得到他人內心之服從,更不知他人內心是如何不滿與憤怒?此種情形,對於擁有權勢之人,是非常危險之事。一旦權勢盡失,自己將面臨眾人背叛與疏遠,背後流言必是難聽至極也。

    故人與人相處亦是同樣,必須以誠待人,方能得到真心與尊重也,若以利益為前題,那所得到只不過是短暫利益,彼此更是互相利用而已,一旦發生衝突,說出之言可是刀刀見骨,亳不留情面。希世人能以誠待人,方能得到真心之友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宿世功過定今生,怨天恨地難華榮。
    救難憐貧應勤做,富責長久惟善行。

    ☼ 談:富與貧之悟覺 ~➲

    俗言曰:「天下有二苦,黃連苦、貧窮更苦。」
    世人若能選擇,無人願屈就貧窮,但世間就是如此,有貧就有富,貧富乃是上蒼對人性最好之考驗。富貴之人若能大徹大悟,為何自己有如此幸運,比他人擁有富貴之命?在一番領悟之下,是否能為社會做出有公益之事?非是一心一意想享受天下樂也。

    世上第一好事,莫如救難憐貧,濟人危急不在金錢多寡,而在自己方便心,殘菜餘飯可助人饑,敝衣敗絮可助人寒,雖是小惠亦可成大德,所以錢財方面,寬一分待人,省一分濟人,久久成習慣,必成大善果也。

    身居貧窮之境,更應醒悟世間一切皆是冥冥之中已注定,非是世人所能強求而得,所以更應該勤積善果,以化消前世孽業及祖上之遺殃,待殃盡必昌,千萬不可恨天怨地,處處責怪他人,如此不但無法消前愆更添新惡,如此必是永遠無法改變自己命運也。

    貧與富皆是命中有數,非是聖神仙佛及術士所能改變,唯靠自己之功德來添福也,望世人知悉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百善為首孝當先,勿作逆兒損福田。
    鞠養劬勞思罔極,父母皆是前世緣。

    ☼ 談:孝 ~➲

    夫百善孝為先,孝順之人,天地聖、神、仙、佛皆欽也,故人立身於世,不可不知孝也。但千萬不可假用孝順之心,假借父母之意來挑撥手足之感情,如此不但是忤逆不孝,更是罪大惡極也。在今社會有太多手足之情,隨著歲月增長而淡薄,甚至為了產業,手足之間責怪父母分產不公,更甚者不惜動干戈對簿公堂,此者乃是為人父母最不願意看見,更是最傷心之事也。

    自古至今,固有文化所提倡之孝順,在今社會金錢觀念之下是愈來愈淡,財與孝似乎晝上等號,有財方有孝,為財每日照顧雙親,似乎是世人偏差觀念也,社會有太多被遺棄之老人,甚至壽終後,子女皆不願負責善後,實令人心酸也。俗言曰:「死後拜豬頭,不如在生一粒豆。」其言乃是要世人,雙親在世時期好好孝順,待其壽終時所做一切排場,皆是無濟於事也。孝順之人,天必賞之,天不絕孝子之路,願世人好好珍惜雙親在世時,孝順雙親之機會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儒家重禮志要堅,宗教同理善為先。
    醒化迷客須耐性,世人舉止學聖賢。

    ☼ 談:抗惡與刻苦 ~➲

    科技進步,資訊發達,世人知識普遍提升,社會愈競爭,造成貧富差距愈大,貧困之人為了三餐,每日忙碌奔波,卻感覺日子愈來愈艱困;心思複雜之人為了三餐生存,違法做事。所謂:「饑寒起盜心」就是此理。

    雖然困苦之人遭遇令人同情,但國有國法,不能為了生存就能走到違法亂紀此地步,否則社會豈不是大亂矣!心思單純之人,良心告知不能違法做事,但終究無法克服困苦而選擇人生終點,甚至連家人也一同陪葬,此行為實在不可取。

    言曰:「留得青山在,不伯無柴燒。」其意是告知世人,只要留下生命存活就有機會,肯努力吃苦,最終必能改變環境,違法做事與結束生命,皆是不正確行為。

    違法則是惡,輕生則是畏苦,自己無法戰勝環境,反被環境打敗,世上無不能解決問題,而且條條大路皆適合社會各種人選擇,只要堅定心志,肯吃苦必能創造新局面,願世人能抗惡克苦,共勉之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身勤耕耘不知休,烈日當下汗水流。
    食物遍地應珍惜,暴殄天物地獄囚。

    ☼ 談:殄惜食物 ~➲

    夫民以食為天,五穀之收成,皆是農夫歷盡艱辛萬苦,流盡無數汗珠慇勤耕作,何等艱辛方能收穫也。

    然觀今世人,不但不珍惜得之不易食物,甚至任意暴殄食物,每日拋棄大量食物,實在令人憂心,可以說是人在福中不知福。

    於今世界上許多人在缺糧中生存,每日飢餓度日,如果身在衣食無缺之你,能體會飢餓中之人如何艱辛過日?不知你是否還能如此浪費食物嗎?

    不知珍惜之人,上蒼必削你之福分,但願人能珍惜萬物方能久富,珍惜食物是積財富最基本條件,望世人珍惜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處事無私君子心,巧言令色難立身。
    嫉惡如仇行正義,以德為本眾人欽。

    ☼ 談:正偽君子 ~➲

    孔子曰:「鄉願,德之賊也。」可見外表假裝老實之人,對道德傷害有多大?於今社會有太多知識份子,藉自己有高深學問,表面上高談闊論,處處為蒼生福祉設想,但背後卻做出陰險奸詐,損人利己之事,此種捨棄道德操守之知識份子,可說比無學問作惡多端之人更可惡,罪業更深矣。所謂正人君子,是因為潔身自愛,堅守節義最後防線,就算生活再如何困苦,也不願做出達背天理道德之事,寧願捨身成仁,也不願求生害仁也;而偽君子只有想到自己之利益,無大眾利益可言,人前一套,人後又是一套,最可恨之事,就是為自己利益設想而陷害他人也。

    故正偽君子如同善惡,正人君子如善源滋潤大眾,為大眾謀求利益,而無私人之利。偽君子如同狂風暴雨摧殘大地,使人民不聊生,令人痛恨唾棄,願世人要做真正仁人君子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敦厚樸實心虔誠,修養品性專業精。
    萬事計較損其福,上蒼冷笑願難成。

    ☼ 談:世人不可太計較 ~➲

    人活在世上,從呱呱落地,直到老邁,短短數十寒暑,可說如夢一場,故應以廣大胸襟去面對一切,何須太計較?但觀世人十有八九就是愛佔小便宜,事事斤斤計較,錙銖必算,就是怕別人佔了便宜,親朋好友有時為了小小之事就爭執不休,到最後口出惡言,傷了和氣,從此反目成仇、六親不認,真是悲哉!俗言曰:「吃虧就是佔便宜。」兄弟姊妹為了產業,為了奉養雙親而互相不讓步,到最後形同陌生人,真是令人心寒,財產乃祖上所遺留,有幸得之,應抱持惜福之心,無緣得之也不應該埋怨,財非是你所賺,憑什麼計較?而奉養雙親乃是天經地義之事,有幸奉養乃是最大福報,兄弟尚在計較奉養天數,真是不孝逆天也。

    俗言曰:「花無百曰紅,人無千曰好。」事事計較之人,上蒼豈可讓你稱心如意?唯有敦厚樸實,默默承受之人,方能得到福報也。尤其奉養雙親更是為人子女應有責任也。願爾世人好好想之,事事計較,不但無法得到真正快樂,更是自己在損自己之福分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人生短暫如浮雲,善孝如草早逢春。
    錯過光陰悔何用,悟覺世事入善門。

    ☼ 談:世上不能等之事 ~➲

    人活在世間,在有限生命中,難免錯過時機而失去本有之物,但若能再把握時機,亦可再度擁有。例如金錢失去,再賺就擁有;事業失敗,亦可東山再起;摯友失去,亦有機會再逢知己也。世上不讓人等待者,為行孝與行善。常看世人在失去雙親後,方後悔為何雙親健在時,無好好侍奉雙親?盡孝雙親?千責怪、萬懊惱皆無濟於事,上蒼永遠疼惜孝順之人是不變之理,孝順更是改變自己往後命運之方,所以世人必須牢記:為人子女孝順雙親,是應有責任與義務也。

    行善更是世人要做之事,行善乃是自己內心發出慈悲心,而非是要世人歌頌你大德也。隨歲月流失,人之功與過也逐漸增加中,善德乃是自身保命符,更是一家中興盛之源。俗言:「積善之家慶有餘。」更說明善是一家瑞祥之旺源也。常聽世人曰:「等我有錢有閒時,就要開始行善願。」但真正等到那一日,心裡所想卻是如何利用時間與金錢好好享受世間一切,等到壽終之時,遇到科學、醫學無法證明之事,方後悔過去無善德來彌補,一切已遲矣!

    錢財要多少方能知足?是無法衡量,唯有世人放下心中貪婪,財自然足矣!做善事非是只有錢財可行,社會上有太多公益之事,須要你一舉之力方能完成,故世人只要有心行善,小小綿薄之力,亦可成大業也,故世上不能等之事「善」與「孝」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真理條明無誤差,心有廉恥破迷邪。
    宗教勸善同一理,修身養性效儒家。

    ☼ 談:知恥 ~➲

    恥者:教導世人做事必須公正無私,謹慎所為,人為萬物之靈,必知恥,所以人不可無恥也。故社會愈進步,人性就愈複雜,明知違法之事,但為了利益,甘願捨棄羞恥之心,做出天理道德不容之事,當不法之事被揭穿,不但不認錯,反而強詞奪理,想盡各種理由來掩飾自己無恥行為,也許少數人被你冠冕堂皇之詞所迷惑,但大多數之人卻看清楚你無恥之行為,是醜陋到無藥可救地步,對你人格更看輕也。

    子曰:「知恥近乎勇。」一位知羞恥之人,對自己行為必是謹慎有加,因為深怕自己一小錯誤行為,不但讓自己人格被人看輕,甚至連累家人,受人指責嘲笑,所以知恥之人不犯連續錯誤,更是珍惜自己羽毛,絕不觸犯達法之事,如此亦是大善也。願世人能知恥而行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世間如幻曇花現,名利富貴隨其緣。
    悟覺人生真意義,脫離輪迴證神仙。

    ☼ 談:人生最公平之事 ~➲

    大洞真經云:「世道茫茫走西東,多少田園也是空,尋得名利珍珍寶,付予兒孫一場空,一旦咽喉呼吸斷,了了然然總是空。」

    世上事雖有不公平之處,但最公平者,唯有人生到頭難免一死,聖賢顏回得年三十二,彭袓壽長八百,秦始皇一統霸業,至聖先師孔夫子、巨富石崇,貧窮范丹,最終無一倖免歸塵土也。

    俗言曰:「山中有千年樹,人間罕有百歲人。」人在世間如曇花一現,當生命大限來臨時,所有榮華富責、金山玉礦、文武英雄豪傑,皆是空手而歸,一切公平歸其無也。所留下是在世功與過來決定來世命運也。

    願世人能覺悟,今生有幸為人身,就應該好好修身養性,做出有益社會之事,方不負今世為人也,至於榮華名利乃是一時假象而已,當壽終之時,再多金銀財寶,你也無法帶走,出世既無,去世亦無也,所以上蒼賜予世人最公平者,來也空去也空,願世人悟覺之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兄弟和睦必安平,反目成仇家難興。
    父母慈愛子女敬,來日歡顏振門庭。

    ☼ 談:珍惜兄弟情 ~➲

    有言曰:「兄弟不和,交友何益?」手足之親乃是父精母血而成血親之緣,奈何兄弟在各自成家後!其親情反而淡泊,但妻子娘家之情反而親密。

    兄弟之情本是要互相關懷與照顧,為何變得如此冷淡?尤其在家產有所差距之時,兄弟之間感情變成了嫉妒與不滿,心中所想只是為何你擁有產業,我卻散盡家產?不檢討自己行為,反而埋怨一切,手足之情,形同陌生人,父母若知,必淚流滿面,就算家業不分上下,心中已有結,必分出勝負方甘休,何必如此?

    兄弟之間是互相競爭,也是互相提攜,心想若要一直超越對方,非分出勝敗不可,只有造成手足之間更大仇恨,最後必定是互相不往來,如同仇人一般。

    今生有幸成為兄弟,更應珍惜此情,為人兄必須有照顧其弟責任,為人弟更應尊重兄長之意見,就算各自成家立業後,更應該時常保持關懷對方之態度,如此便成為地方佳話,若是一定要分出勝敗,只是在地方上成為旁人茶餘飯後笑話而已,願世人好好珍惜兄弟情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糊塗過日失本真,沉淪苦海難翻身。
    成仁取義名千古,弘揚聖理渡迷人。

    ☼ 談:悟人生 ~➲

    夫生死為人必經之途也,世人若不知生死究竟?則難免有失人生之價值也。順治皇帝曰:「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一回。」故世人必須體會人生之意義!方不負此生為人之道也。

    蓋世人從天真無邪幼兒,進而立足社會,奮鬥到了年老而壽終,有人一生為非作歹,惡事做盡,擾亂社會安寧,對父母不孝,對人刻薄無情,心中只有個人利益,無大我之觀念,此種人可說是糟蹋人生。

    另外有人,年少努力打拚,積了不少財產,到了年老開始吃、喝、玩、樂,每日過著閒雲野鶴,無憂無慮、有錢有閒之生活,此種人非是享受人生,而是在浪費人生。最可敬之人,乃是一生心懷慈憫之心,時時關懷弱勢團體,見到生活陷入困境之人即伸出援手助之,心中無我卻有大我,此種人可說是真正體會人生,深知為人之目的,等待將來壽終必能脫離輪迴,樂證果位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滿心奸計喪天良,短暫得意非榮昌。
    人算不如天一畫,報應若到盡遭殃。

    ☼ 談:奸巧不如心善 ~➲

    有言曰:「千算萬算,不如天一畫。」是告誡世人心存天良做事,千萬不可用奸計來謀事也。世人常藉各種手段及各種奸巧之言,甚至假用聖神名義來謀取利益。

    聖神豈不知你奸巧心思?不拆穿你是給你有自省機會,望你能及時改過,若一直執迷不悟,只有斷絕你後路也;順你之意,是要你付出代價,更是教訓你,所求之事非是用奸巧心思就能得之。

    世人奸巧雖然能一時春風得意,但最終下場皆是悲慘,若非家庭失和,親情遠離,即是病苦纏身,一切皆是自做惡因,也是自食惡果,怨不得他人也。

    世人若能以心存善念換取奸巧心思,則冥冥之中聖神必佑爾家庭平安,子孫和樂。故希世人謹記,奸巧不如心存善德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辛苦付出方收成,無勞而獲危險生。
    冷靜戒貪斷迷惑,破除騙局心自清。

    ☼ 談:戒貪 ~➲

    魚在水中自由自在遊走,此時人若以誘餌誘釣此魚上鉤,世人必捕獲此魚而食之,此魚必亡命,為何眾魚中獨此魚上鉤?其理乃是此魚因貪餌之香,而走上亡命之路。貪者,世人之惡根,世間人因貪而身敗名裂,甚至走向絕路者不計其數,為何世人如此貪?皆是內心不知足,慾望過重所造成也。因此有太多奸巧之人,利用人性貪念,設下騙局誘你上鉤,騙走你一切金錢,等你覺醒一切已太遲。

    孔子曰:「老年時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所以年老之人更應看清一切,保持心靈清靜,千萬不可受一時甜言蜜語所迷惑,因此即能防有心人設下騙局也。

    天下無白吃午餐,突來之喜更要小心應對,冷靜判斷,只要心中認為天下無不勞而獲之觀念,貪念不生自然可避開損失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生命短暫如曇花,捨生取義綻光華。
    英雄事蹟歷史載,萬古流芳世人誇。

    ☼ 談:生命意義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捨生而取義者也。」聖賢者文天祥曰:「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」

    蓋人活在世上,當面臨生命與大義取捨時,往往令人陷入天人交戰,不知該如何?尤其顧慮親情,更是令人難以抉擇,最後留名歷史,受後人稱頌,流傳萬古者,乃捨生而取義也。

    生命之可貴是為社會大眾做出有益之事,若能捨生命救眾生之命,其大義行為必能留傳萬史,使後人永遠懷念其義行,生命不在久長,而是活得有尊嚴及意義,非是享樂世界,而是力行菩薩道。

    世間有富、有貧、有苦、有樂,若能發慈悲心,濟助突發困苦之人,不但為自己消災解厄,更是為子孫積福,聖、神、仙、佛更能佑你一家平安,望世人能體會生命之意義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控制情緒心自清,動氣暴怒惹禍生。
    約束自己斷慾望,修養品格性聰靈。

    ☼ 談:約束自己 ~➲

    子曰:「以約失之者鮮矣。」約是節制之意,乃是約束自己,節制自己之私慾,遵守道德禮法也,所以人只要能自我節制約束,那做人做事有何失誤?便少有矣。

    世人因無法約束自己言行舉止,所以喜愛道聽塗說,進而傳播二手不實之言論,無形中傷害他人,甚至造成無法彌補之遺憾,此時也是造成了爾後因果報應之根由也。

    古云: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」人必須勇敢承認自己過失行為,方能徹底改過前非,而要徹底做到約束自己行為慾望。就是要誠心誠意做到孔夫子所言: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勳。」

    遵守法與禮規範,因為逾禮就是犯法,如果犯了法,不但自己受他人輕視,連親人也必受到他人鄙視眼光,所以世人不可不約束自己行為舉止也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困苦受助心記明,陷害恩人難容情。
    報應臨頭悔已遲,地府嚴判受酷刑。

    ☼ 談:人不可忘恩背義 ~➲

    俗諺有曰:「飲水思源,吃水果拜樹頭。」是要世人受人恩惠,必須永記在心,有朝一日若有機會,必需回報。

    奈何今世情,人情薄如紙,不但受恩不回報,反而恩將仇報,致使世人常曰:「寧願敉蟲,也不願救人。」社會雖然人情冷而無情,但有情有義之人亦不少,無情無義之人,天必有所制裁,因為忘恩背義之人,天豈容之?其下場必是淒慘無比。

    世人皆知善惡到頭終有報,也明白為人不該忘恩背義,但為何還如此膽大妄為?做出忘恩背義如此傷天害理之事,一切皆是自己將利看重矣!利超越了自己道德良心,致使做出違背天理道德之事,心想被你陷害之人,豈可甘願否?

    被你陷害之人壽終,魂到冥府向閻王控訴你不仁不義之事,等到因果報應臨身,不但自己痛苦無比,甚至折壽而亡,此時後悔何用?一切自做自受也,願世人千萬不可做出恩將仇報之事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十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靜心養性氣中和,見縫插針起浪波。
    道德觀念宜牢記,旁人冷笑又如何。

    ☼ 談:道與德 ~➲

    道者:路也,乃是回歸正途之路。何謂正途之路?是世人原本善徑也。中庸曰:「道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」

    道者萬物之本,世上任何事物皆應俯順而行,不可違逆而做,猶如大自然同樣,應順勢而作,不可有人定勝天之念,若執意改變大自然形貌,不惜一切作之,將來大自然反撲力量,造成傷害將是世人無法預測也,此乃世人不依道而行所造成之惡果也。

    德者:得也,行善積德之意。人寄身於天地之間,應循天理良心而行,暗室不欺,坐懷不亂其心,臥不忘其善行,不怒、不怨、不驕、不妒是謂之心德。不顛倒是非,不無中生有,不揚惡,不亂傳謠言是謂之口德。行事公正無私,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,凡事公正不阿,以身作則是謂身德也。

    道存於心,為之德;有德無功,果難成;有德無道,功難修;有道無德,即心魔生;社會上有太多之人滿口道德觀念,但心中卻無道德,所以騙財騙色,即是眾人所說之神棍也。

    故道與德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也,自古聖賢皆是道與德俱全,所以稱聖稱賢也,望世人,道與德俱修俱全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宗教說道利人行,德澤保身勤善耕。
    慈悲為懷惜萬物,功果圓滿樂飛昇。

    ☼ 談:慈悲心 ~➲

    人若能以恕己之心來寬恕他人,則能顯示其胸襟廣大也。奈何世人皆無此想法?總是對自己寬恕,而待他人嚴苛,自己犯法,總是想盡各種理由來掩飾自己過失,他人若犯錯即是嚴厲指責,亳不留餘地也。

    故對他人慈悲寬容,即是為自己留更遠之路,人無法永遠一帆風順,當自己陷入困境之時,昔日慈悲寬容之心,有可能是今日救命仙丹,因人會懷念你過去慈悲寬容,所以肯留一線生機予你,但若是過去你冷酷無情,今日他人絕不容你存在。

    因為一旦你東山再起,必是更加兇狠無情,所以俗言曰:「慈悲無敵人。」其意即是要世人心存慈悲原諒他人,即是給自己機會,更是讓自己未來之路更廣更遠也,願世人牢記在心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感嘆世人道德丟,苦海茫茫任漂流。
    善惡到頭終有報,無常來到萬事休。

    ☼ 談:善與惡 ~➲

    易經有云:「善不積,不足以成名;惡不積,不足以滅身。」其言謂之,善事要不斷累積,自然德高望重,必受各方人士敬仰尊重;惡事若持續以作,不知悔改,終有一天必遭受天譴而身敗名裂,甚至折壽而終,魂歸冥府受盡酷刑。

    善事必須從善如流之速,見有善事立即做,絕不可有他人會做,不必我多事之心態,因善念稍縱即逝也;棄惡更要有嫉惡如仇之心態,視惡業如宿世仇人,絕不可為,絕不與之為伍也。

    俗言曰:「聞一善言、見一善行,行之唯恐不及;聞一惡言見一惡行,遠之唯恐不速也。」又言曰: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」其意即是雖是微小善事不斷做之,方能累積宏厚功果也,惡事不論是如何微不足道,亦千萬不可嘗試,因大惡皆是小惡不斷累積而成也。

    經云:「行善如春園之草,雖不見其長,但日有所增。行惡如磨刀之石,雖不見其消,但日有所損。」故善與惡皆是個人未來福運之根據,望世人慎為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一時失敗莫灰心,力圖振作方是真。
    臥薪嚐膽忍其辱,東山再起創局新。

    ☼ 談:一時與一生 ~➲

    人從出生到壽終,不管王侯將相、達官顯耀,皆無法一生平順無憂,因為既是人身就有業相隨,世人常看到他人一時成功就讚賞不已,有心人更想盡辦法攀其親,藉此在眾人面前炫耀與成功者之關係,以此謀其利益;相對面對失敗者,卻是百般脫離關係,甚至落井下石,冷語嘲笑,心怕被其牽連也。

    世態炎涼,人情冷暖由此可知,不用怨嘆也不必怪造化作弄人,只要好好反省一切皆是業,更是命中所帶之劫數,不用太在意旁人眼光,生命未到終點,誰勝誰敗尚難下定論也,世上有太多成功者,皆是在一次又一次失敗中,力圖振作而成大業也。

    能忍受他人侮辱,日後必有成功之日也,而取笑他人失敗之人,當有一日自己面臨失敗,必是無顏見人,因為面對他人異樣眼光,自己必難過無法釋懷,所以不可隨便斷他人一生也。看人要看最後終點,方是正確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寬恕待人積善功,處事原則學中庸。
    彼此設想了其意,拋棄成見促大同。

    ☼ 談:恕 ~➲

    子貢問孔子說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孔子曰:「其『恕』乎!」自己所不能接受之事,不可加在他人之身上。

    人活在世間,當自己遭受不如意時,或受到傷害,往往憤怒不平,非要事主得到嚴厲制裁方甘休,不管事情是否有圓轉之地,就是不肯原諒對方,一心一意要對方付出代價,何必如此?相同情形,如果自己是肇事者,心中所想就是事情快快結束,雙方和和氣氣來處理事情,所以自己不喜歡之事,同樣他人也不願發生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 俗語曰:「人情放一線,日後好相看。」就是此理也。有言曰:「原諒他人就是積善德。」若是自己心胸廣大,能以「恕」字來處事,那事事更能圓通而無爭執,願世人以「恕」字為處事原則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遇到艱難莫放鬆,勇往直前自然通。
    修行道路本是苦,堅持意志必圓功。

    ☼ 談:易與難 ~➲

    昔時有二扇門,分別為易門與難門,甲和尚選易行門進入,一路上風景美不勝收,暢通無礙,但最終盡頭,卻是此路不通也。乙和尚選擇難行門進入,一路上險象環生,雖有層層障礙難行,但最後卻得到佛法真意也。

    世人在社會上,總是喜愛選擇簡單容易之事而做,對艱難複雜之事物,總是有畏縮之心態,所以往往無法成大業也。聖賢曰:「知易,行難。」猶如世人修身養性般大眾皆知,為人要行正道,心要善良,對人要謙恭有禮,但認真實行者卻是難之又難也。為何?因為道理雖淺,但要做到卻是深之又難也。修身養性非是一日二日之事,而是要長期品性修養,方能襯托出來之性也。如同選擇難行門同樣,起初雖然非常艱辛,但只要堅持意志,將有一日必能成大道也。

    故世人在行善之路,剛起步雖有猶豫,但只要心中意念堅定,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之果必是浩大也。願世人在修身行善之路上,能有始有終,堅持走下去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今生享榮前世功,珍惜福分不敗空。
    善業不斷德雄厚,子孫安樂家和通。

    ☼ 談:福不可享盡 ~➲

    現時之福乃享於祖上之遺德,未來之福則積於自己之德行也。

    世上有不少之人,從出世就享受人間一切福分,此乃本身前世有修善功也。世上有太多之人就無如此幸運,每日勞心勞力來追求三餐飽,而眼見從小出世,就不須勞心勞力之人,心中當然非常欣羨,常常心想如果自己若生在富豪之家,不知有多好也。

    富責之人亦有富貴之人之壓力,身負家族使命,若有一天失敗則被世人取笑,所以不必欣羨他人之生活,而從小不用奮鬥之人更要珍惜為何自己比他人幸運?

    所以自己要節制自己所為,更要時時積德方能永久保持福分,若只知享受福分,不知行善積德,總有一天福分享盡,自己必淪為落魄之人,望世人惜福積德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面臨困境求蒼天,平生無善苦悲連。
    真心悔悟方所應,時來運轉惜機緣。

    ☼ 談:為何天不從人願 ~➲

    人有善願,天必從之,但大多數世人向天許願,卻無法如願以償,何以如此?是世人無法改變自己之個性所致也。

    世人在平和順坦之時,絕不可能向天許願,惟有面臨困境,人生有所抉擇時,方有此念頭,在許願前,自己是否有自省過?過去惡念是否有真心改過?所許下承諾是否能力行而無悔?若無法做到應取消念頭,好好做為人應有之本分也。有言曰:「天若從人願,世上無貧人。」此語說盡了人性貪婪,更是道破了人性慾望永無止境,要天應你所願,必須真心真意斷絕過去惡念,更要一心一意向善,如此經過一段時間,必能感動蒼天,而應你所願,當願有所應,更要珍惜來之不易機會,更要全心向善,若是得意忘形,過去醜陋行為再犯,在不久將來,必臨人生更大危機也。

    上蒼能賜你所求,也能向你討回,所以世人凡事要三思而行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看待事物平常心,基業繁茂如樹根。
    進退有據莫著念,安穩過日閤家親。

    ☼ 談:知進退 ~➲

    俗言曰:「身後有餘忘縮手,眼前無路想回頭。」告知世人要能領悟進退道理也。

    世上擁有財富與達官顯貴者,在登峰造極之下,應思考為引退做決定,以免將來發生變故,或不幸之事,就不致落於萬劫不復之地步。

    世人在事事順利時往往得意忘形,完全不考慮將來失敗之日是何種情形?等到真正窮途末路,方後悔過去不知好好珍惜安穩日子,如今一切皆遲也。

    世上無任何事情是絕對,能為將來作最壞打算之人,方能永遠平安也,也唯有平常心看淡一切,能屈能伸,凡事知進退,如此生活方能過得安穩,望世人謹記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無形惡業似海深,放下仇恨必寬心。
    改變思想悟其覺,了結冤孽斷果因。

    ☼ 談:放下仇恨方能脫離輪迴苦 ~➲

    俗言曰:「冤冤相報何時了?冤宜解不宜結也。」世人難免無心而出口傷人,更有一些作為,令人產生不愉快,此時無形中亦種下罪惡之禍根。

    當有一日被你傷害之人,對你產生了報復動作,你不必埋怨,因為一切皆是你當初所種下之因也,你只要默默承受這一切,千萬不可有任何報復心態,如此方能化消此仇恨也。若是心中不滿情緒高漲,一心只想以牙還牙,採取報復行動,如此惡劣循環必是永無止境,雙方一直在因果循環中,永無安寧之日也。

    放下仇恨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,但若是有心,則能慢慢改變自己心境,使自己心靈更善、更寬大,心善自然無仇家。

    願世人以善來寬容對方,不但為自己積德,更是為子孫積福也,如此不但家庭祥和,更能脫離輪迴之苦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二十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科技資訊顛古風,負節觀念已無蹤。
    保持傳統忍其辱,三尺有神明鑑中。

    ☼ 談:婦德 ~➲

    資訊發達,歐風東侵,致使世人行為愈來愈開放,知識也愈來愈文明先進,過去傳統觀念三從四德,如今卻被人認為是迂腐,婦女貞節觀念已不在,若守身如玉,反被他人譏笑為不懂世情也,為了享樂,虛榮心作祟,寧可出賣肉體,來達到自己享樂之目地,此種笑貧不笑娼之行為,在現今社會中可說已經在擴散中,悲哉!嘆哉!昔日女子視貞節是第二性命,尤其身為人婦後,更是誓死守身如玉,一旦名節敗壞,不但遭受眾人冷視眼光,更是被人議論紛紛,最終無臉見人而結束性命也。

    但今婦女不守婦道者多矣,拋夫棄子時有所聞,貪一時快樂,所種下卻是滔天大罪也,其命運最後必是悽慘無比,甚至連累子孫未來命運,尤其破壞他人幸福家庭者,更是罪孽深重。

    望世上女子能深悟大義,如果自己家庭被第三者破壞,你心內感受又如何?將心比心,奉勸世上女子,千萬不可有破壞他人家庭之行為也。
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名利如刃必小心,不義之財是禍因。
    鐵面無私存正義,名聲遠播眾人欽。

    ☼ 談:名與利 ~➲

    名者:命也。棄名即捨命,名譽也是人之第二生命,名可以萬古流芳、眾人歌頌、光宗耀祖,亦可遺臭萬年、世人唾棄、辱罵,所以人不可不珍惜名譽也。

    利者:害也。不貪利即不受害,見利須考慮義也,不義之財戒取,若是一昧想利,最終必是自己受報應,名譽崩毀,眾人遠離之下場。

    現今世人為了眼前利益,違法做事,一旦東窗事發,不但自己無臉見人,甚至連累親友,受旁人異樣眼光,何苦哉!相對有些人面對龐大利益不為所動,更拒絕誘惑脅迫,旁人看了必是讚譽有加,其堅持意志、剛正不阿精神必是一傳十,十傳佰,遠傳千里也。

    有言曰: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。」世人一舉一動皆是善惡功果之累積也,望世人心存正端,諸惡莫作,方是為人之道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勸人在世惡莫行,謹遵義理守潔清。
    天良二字必牢記,道德在心刻在胸。

    ☼ 談:固守道德 ~➲

    人活在世上,必須瞭解生命可貴與意義,堅守道德,不貪非份之想,不做違天理之事。

    凡事堅守道德分寸,雖然一時無任何做為,但內心必得到安慰而不愧也。

    如果一直想食是山珍海味,衣是高級名衫,住是豪華大屋,行是高級車輛,出門有人侍奉,而身居高官之位,便是一生最大快樂,有如此想法便是太可悲也。

    世人可以回想古今之賢人,所以受後世人景仰原因,非是擁有萬貫產業,也不是身居官位,而是學識淵博、人格高雅,能堅守分寸,盡孝道及人倫道德,甚至為了大眾利益犧牲生命,而留名青史。

    有言曰:「世上最高貴莫過於道,世上美善莫過於德。」所以世人必須堅守人倫道德,人格自然高貴,必受人尊重,反之若不堅守人倫道德,又不修品行,假公濟私,作惡多端,雖居官位,衣食豪華,最後必受眾人辱罵,甚至子孫也受咒罵,何苦哉!願世人以堅守道德自重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堂上玉詔燦毫光,諸生勸世感上蒼。
    忍苦耐勞完使命,善德加身功輝煌。

    ☼ 談:節橾 ~➲

    光明正大之義氣與節操,非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,而是經過長久時間,歷盡無數險阻艱難與人性考驗,得到眾人信服與讚賞所換來之名也。

    人在貧困潦倒之時,更能顯示人性與節操,知廉恥之人,甘願自己受盡折磨,也不願達背良心、出賣親朋好友,換取衣食之榮華;而趨炎附勢之人,心想只有自己前途與眼前利益,對自己有利,任何事情也敢狠心做下,雖然達到自己所願,但良心可安否?

    善與惡皆在一念之間,重視節操之人,寧可自己受盡艱苦之日,也不願違背天理做事,此即是心善也。總有一日必得上蒼眷顧,世人常曰:「苦盡甘來。」即是此理也,而心存自私自利之人,只求自己利益,完全不顧他人死活,為了自身利益與前途,再狠毒之事也做之,此即是心惡也,惡常積必滅身,俗言:「報應臨身。」就是此種說法也。

    世上萬物皆有定數,非是你能掌握一切,言曰:「人算不如天算。」心中充滿奸計之人,你真能算盡一切否?望世人凡事慎為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君子行善造福舟,上天眷顧樂無憂。
    德政化人證善果,世人欽佩名芳留。

    ☼ 談:行正道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以乃服人者,非心服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。」有仁義道德之人,眾人欽佩敬重也,奈何!今世人資訊發達,物資享受,名利誘人甚深,聖賢所說良訓不但不遵守,反而排斥,認為不合時宜。

    世上任何事物皆有因果之說,今日見利忘義,見善不為,視道德為無物,為求享樂而不顧一切行為,喪盡天良而做事,一旦惡貫滿盈,罪孽臨身,天必罰之,所以人必須以善為本也。

    行正道君子恐無德在身,故事事以眾生為設想;小人恐無利可得,所以處處肥己身,不顧道德,然而小人如花一時豔麗,卻難久長;君子如松柏青翠而持久,一切皆是君子行正道而利益眾生,願世人行正道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金山玉礦難保留,積德在身方樂悠。
    一旦咽喉呼吸斷,萬項皆空付水流。

    ☼ 談:德與財 ~➲

    德者本、財者末,財者人人求之,世人皆喜愛,所謂:「財非萬能,但無財萬萬不能。」現實社會世人總是以錢財多寡來看待人也。

    富貴之人眾人奉承,貧窮之人旁人總是用不屑眼光看待,所以世人皆希望一夜致富,擁有花不盡產業,所以每日絞盡腦汁、想盡辦法謀其財也。世人皆知曉,有施方有得之道理,但只有少數人明白,有德方有財之理也,德與財是相對,尤其德對偏財更為重要,奈何!世人無法悟透此理,總是想擁有財富,方想積德也。

    今生能享有萬貫產業,皆是前世修來福德也,今生若只想享福而不知積德,一旦德用盡,福也必享盡,最終必是淪落貧窮之路也,天下無不勞而獲之物,尤其是財,除非前世修有雄厚之德,方有今世綿綿不絕之福報,若是今世無修德,則不必妄想太多,好好積德,一旦德夠雄厚,冥冥之中自然有貴人解決爾目前難關,更有爾意想不到之財也,與其每日妄想財運,不如好好積德來得實在,望世人慎悉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行善積德罪業消,禍福無門人自招。
    社會亂象仁義廢,犯罪無悔天難饒。

    ☼ 談:陷害 ~➲

    言曰: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」人心若善,何必防人心也?人立足於世,最基本之原則,是行事要公正,千萬不可為了自身利益而嫉憤他人,而編出莫須有言論攻擊他人,致使他人陷入不白之冤,甚至設下陷阱,引他人捲入風波,置他人於死地,如此惡毒行為,不但造成他人家庭破碎,甚至引來無端殺因也。

    人與人在社會相處,尤其在工作上難免有所競爭,心懷不軌之人,不靠自己努力與天資來謀取職位,反而用計謀來陷害競爭者,使自己脫穎而出,此種行為實為不當,自己所犯之惡將來必有所報,若無報則無天理,當過一段時間,當初設下計謀之陰謀者,開始事事不順,家庭失和,自己應當反省,自己所犯之因,如今果報已臨身,當初被你陷害之人,所受之痛苦你應當承受也。為了自身利益,不顧天理道德,上蒼豈可讓你事事如意?用借刀殺人方法來達到自己目的,所種下惡果,本來就應該由你與家人來承受此苦楚,方應天理也。

    願世人能悟覺,世事非是你惡念所能掌控一切,凡事遵循天理道德做事,方是正確也,若是想盡奸計謀事,就算達到目的,得一時之利,最終你也必是付出相當代價以合乎天理也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境內善堂利人修,修身養性解煩憂。
    憂心社會古風改,改革亂象復魯周。

    ☼ 談:三心與人性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人性皆善也。」此乃指道心之論也,世人因心存善念,有人饑己饑、人溺己溺之心胸也,更有捨己成仁,無求生以害人,大公無私,心與天地同流。

    告子曰:「人性有善有惡也。」所指是人心,世人見人有難而施恩即是善,但內心卻是想得到回報,若得不到回報,即牽怒為善不得好報,何必行善?此即是心惡也。

    荀子曰:「人性皆惡也。」此即是血心之論,世人往往見難不救,只怕惹來麻煩上身,見他人飛黃騰達,即生嫉妒之心,口食美味,眼見美色,害眾以安身,至死不悔醒,乃是人性最醜陋也。世人若能將此三心觀察入微,就可以判斷其性是善是惡,自然可避損友,結交益友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診斷明細救蒼生,患者如親技術精。
    地位崇高人尊敬,醫德甚重莫視輕。

    ☼ 談:醫術與醫德 ~➲

    醫者父母心,身為醫者,不但要有高超醫術,更要有悲天憫人之醫德,若空有醫術而無醫德,則不配為醫者也。

    一位有精湛醫術之醫者,是要有過人之知識,與長期細心觀察患者病情,累積經驗而達成也,其經驗更是患者痛苦病症所換取,若無患者之病症,則醫者無法吸取經驗,而達成一位醫術高超之醫者也。

    醫德是一位醫者必備之條件,若空有醫術而無醫德,則不配為良醫也,有醫德之人,不但要視患者如親,更要有耐心,詳聽患者言述症狀之苦也,細心診斷,若無把握之症,或多次施藥不見好轉,就應該告知患者轉診,千萬不可將患者當成試驗品,到最後造成無法彌補之遺憾,救人不成反而害人也,如此不但造成家庭悲劇,更是造成世人對醫者不信任與仇恨也。

    醫者之地位,在社會上是崇高無上,所以醫者更要事事謙卑,千萬不可自傲甚高,驕傲之人難成大事,望世上醫者戒慎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是非得失要看清,修身養性學道精。
    停留世宇如過客,立志行善必旺興。

    ☼ 談:看淡是非得失 ~➲

    達官顯耀之人,互相爭權奪勢,如同群龍耀舞,令人眼花撩亂。

    財富萬貫之人,為了添置更多產業,如同猛虎互相角逐搏鬥。達官與富商皆自認自己是最強之人,但旁人看來,如同蒼蠅搶食粒血腥污穢之食物,飛來飛去爭取食物,實在不堪入目與嗅聞。

    世間種種是非得失,幾乎天天在發生,要一時斷出公正,做出了結判斷,事實上非常困難也,唯有用冷靜心態去判斷應付,方能不失公正也。人在世間不過短短數十年,能爭一時,卻不能爭千秋,如果能早日了悟人生,對是非得失,好像烘爐冶金同樣消失無形,人生自然快樂無憂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三十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利用人性博同情,騙取利益險路行。
    惡業深重罪難赦,報應臨身受苦刑。

    ☼ 談:利用人性惻隱心罪難赦 ~➲

    世情冷淡無情令人心寒,但利用人性感情惻隱之心博取同情,進而謀取利益,更令人心驚可怕,既是人性就有感情一面,就算冷酷無情之人也有心軟一面也。

    當今社會有太多天資聰穎之人,不謀社會福祉,反而用智慧,編出悽慘遭遇來博取世人同情,進而謀取錢財,滿足個人慾望,此種人罪大惡極也,當受騙者知曉事情真相,必對人性產生反感與猜疑,爾後若真有不幸者,遭受突來變故,需要社會善心人士伸出援手,此時善心之人必定是猶豫不決,因為深怕再度受騙,如此一來真正有急難事者,等不到急時援助,必在絕望之下結束生命。

    如此惡果,皆是當初欺騙者所種下之惡因也,在騙取利益時,你可否想到後果?你之行為造成社會善心人士之憂慮,你可安心否?

    現今社會仍有許多行騙者,希望你看到此文,能有廉恥心、懺悔心速速改過,否則將來報應來臨,雖不及你身,也必波及你子孫之身,方應惡有惡報也,願行騙者改過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安逸無波藏危機,善良天祐不可欺。
    眼光遠眺謀思慮,防範變數應得宜。

    ☼ 談:居安思危 ~➲

    易經曰:「曰中則昃、月盈則虧。」老子道德經記載:「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。」天道一體不可分,孟子曰:「人生於憂惠,死於安樂。」

    凡事上坡必為趨向下坡,生為人,年幼氣盛、年老氣衰,是天然之道,人亦非十全十美,必有其肉體之假瑕,身入聖堂甚久,觀汝諸生大都仍未悟覺,何以要俯伏接駕之儀?一為禮儀;二為自我練身健體,何以朝山者要俯身前爬,是何因?人者百病集於中樞脊椎,人老蔞縮體高,要汝俯身乃藉俯爬之姿勢,雙手提高下臀後坐,延伸脊椎各節目伸張,神經被擠壓,強壯身體,因此小動作大家忽略,造成病灶臨體,今夜提示此動作予與參考。

    再者各賢生參襌悟道之刻,門窗緊閉、補燃淨香,爾知人吸入氧氣,呼出二氧化碳,淨香以氧助燃,室內香煙瀰漫,空氣稀薄,乃傷肺管五行,肺部功能不佳,血液濃血管暢流有礙,引腦部失血缺氧,致使五臟六腑不正常。因此各神聖力勸各賢生,竭力作妥淨化空氣之管理,曾有某位參襌賢生,自己閉關一段時期後,向外標榜靜坐加點淨香後,三年來卻未曾患過感冒,更洋洋得意,卻不知癌細胞已包圍肺部,功力勝過流感病毒之威力,因此漫傳全身,一切良好細胞陸續被癌細胞吞噬,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   奉勸各善信,務必瞭解現刻的你,不要因週遭安逸無波,而忽略自己健康的維護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突逢變故須志堅,堅持行善效聖賢。
    賢人命中必魔考,考驗若過證神仙。

    ☼ 談:克服環境 ~➲

    環境捉弄及突變,往往令人哀嘆不已!甚至結束自己寶責性命,但若從另一角度看待,就當作是上蒼考驗及宿世果報所致,面對現實,改變自己行為,勤善而行,相信總有一天,必能扭轉環境。

    古人云:「殷憂啟聖智』困厄見人傑。」也就是說人在惡劣環境中,千萬不可喪失心志,更要堅持意志來改變環境。

    所謂:「時勢造英雄。」就是說在困苦環境中,方見人之才能也,英雄不怕出身低,只怕喪志墮落,自古多少英雄豪傑,皆是出身寒門,在惡困環境中不被打敗,反而戰勝環境而名留歷史也。孟子曰: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』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勳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」就是此理也。

    環境惡劣不代表永遠如此,只要有心,行事不愧天地,機會一到,相信將來必有成功立大業一日也,望世人覺悟也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身陷苦海難自由,淡定世事遠離愁。
    凡間假象須看破,知足常樂無煩憂。

    ☼ 談:知足常樂 ~➲

    人若是過於貪求慾念,一旦無法達到自己所願,或者是所求一切皆是失敗,就認為世間一切皆是苦與煩憂,但是對於淡泊名利之人,在他心目中,世間一切皆是美妙無比,世間苦與樂是世人自說,苦與樂更是人心所生也。

    世人如果能捨棄名利與榮華之觀念,則心中淡定與世無爭,事事隨緣而安之,如此以苦為樂,則天地山河以及事物皆是樂境也。

    俗言曰:「自尋苦惱。」可見苦惱皆是自尋也,要看淡一切非易事,但只要堅持修心修性,總有一日必能體悟。

    人在世間一切皆是短暫幻影而已,人生到了最後也無法帶走一絲一毫之物,唯有知足常樂方活得實在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不實指控口難辯,亂造是非添罪愆。
    默承毀謗忍其耐,改變命運禍轉遷。

    ☼ 談:承擔罪業 ~➲

    人生最大無奈,就是遭受不實指控與譭謗,無中生有之事若加諸於身,往往百口難辯也,但若退一步想,加害你之人、譭謗你之人,就是在承擔你命中之罪業。

    身處在混亂社會,處處有小人,就算親朋好友亦有小人,心中惡念若起,用借刀殺人方法,假借他人之名構成不實之事來加害他人,自以為聰明巧智過人,事實你已經在替他人承擔罪業,經過一段時日,你運途事事不順,而被你加害之人運途卻奇順無比,何以如此?本是你命中之好運卻因你之惡業,致使彼此運途交替,一切皆是你之前所種下惡因也。

    言曰:「為惡雖不見其禍,但福已遠矣。」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乃是自古世人皆相信之話,天理昭彰,上蒼豈容你含血噴人?白布染成黑布,此種惡劣行為,天地難容。

    故奉勸世人,千萬不可聰明反被聰明誤,依天理道德行事方是為人應有本分,用盡算計來害他人,只是在承擔他人命中之惡業,願世人戒慎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眾生效勞意志堅,喜善堂內結良緣。
    各界聖真揮鸞筆,述理說文勸世言。

    ☼ 談:鸞門弟子應有責任與態度 ~➲

    人肯入鸞門修身養性,乃表示人肯向善,並改變過去錯誤行為,身為鸞門弟子,必須有比他人更多慈悲心,對人與事必須謙卑,如此方能受他人肯定,並影響他人向善之心。

    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所以鸞門弟子日常言語,必須特別謹慎,視他人苦楚為自己苦楚,千萬不可用言語加以諷刺,更不可將它當笑話看待,要將苦者難言之苦衷隱藏於心,如此方能得到他人尊重,並認為你是真心在修行也,若將苦者難言之苦四處傳送,不但有損其德,更是讓他人埋怨,心中所想就是修心養性之人,為何如此不人道?對於其修心向善之心完全否認,如此不但對眾鸞門弟子不公平,更是一大傷害也。

    所以鸞門弟子一言一語,皆有眾人在看,不但自身要警惕,更要時時刻刻記住聖訓,非是期期來堂效勞而已,望世上鸞生能明記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神聖金言點迷津,農夫汗耕五穀興。
    大道無私喚人修,帝施廣澤勸世情。

    ☼ 談:上下坡與善惡 ~➲

    上坡行路是一件非常艱難之事,若無堅強意志與耐力,是難到目地也。如同行善,必須有相當意志與決心,方能一路維持不變也。因為人生起起伏伏,難有平順,世人若遇到挫折或不幸之事,往往自嘆為何行善無法得到好報?在心灰意冷之下,往往放棄行善之路,實在可惜也。

    下坡行路,雖然輕鬆容易,而且迅捷,但卻無法體會險境已在身旁,因為你已放下心防,當速度無法控制之下,危害已經臨身,如同行惡同樣,慾望過重所產生之惡念,迷失了原有之本性,一旦惡業持續累積,有朝一日自己便是陷入絕境之界也。

    善惡如路,皆是自己選擇,唯有經過無數考驗與艱難,方知善之寶貴,唯有善能保身,使家庭祥和,更使子孫賢達,願世人擇善而行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藥性皆毒是當然,秘方靠緣非萬能。
    改變觀念體康健,養生有術必光明。

    ☼ 談:對藥正確觀念與態度 ~➲

    藥能救命亦能喪命,世人觀念總是認為中藥無副作用,而西藥有副作用,此觀念錯誤也,只要是藥,對人皆是有一定功效與副作用也,此要觀看個人之體質與對藥性之敏感度而定也。

    一帖中藥方,為何有人服之有療效?但有人卻有極大後遺症?何以如此?世人普遍習慣就是取到藥方便到藥房,取其劑量服之,完全無經過中醫師診斷,因人之體質屬性與劑量完全不同,而藥方之劑量卻是完全同一樣也;如此服藥是非常危險之事,正確觀念是將藥方轉交醫師,再由醫師診斷,將適合各人之劑量轉交患者再取藥服之,如此方能達到一定效果也。

    人在世難免有生、苦、病、痛,正確觀念服藥,方能延其性命,非是道聽塗說,病急亂投醫,如此一來不僅縮短自己性命,更是連累親人照料。故希世人看到此文有所體悟,一帖中藥方,非是人人有效,更非是人人適用之,務必讓中醫師診斷你之體質,方能用藥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心念掌握在己身,善惡有報應果因。
    世事奧妙實難測,悟覺人生種德根。

    ☼ 談:心念 ~➲

    世人若是整日忙碌不停,或明日須支付一筆錢財,就認為時間為何過得如此快?相對若是整日閒來無事,而且明日又將有大筆錢財可得,此時總是感覺時間過得非常慢,簡直就是度日如年,尤其到了夜晚,總是有等不到天亮感覺,蓋其實時間之消失,皆有固定時刻,非快非慢,快與慢皆是人之心念所生也。

    世人若是自己喜愛之事物,總是希望早早能得之,以償己願;若是自己厭煩之事物,更是希望晚到,最好之結果就是消失無蹤,世事就是如此奧妙,該來總是要來,非人所能掌握。

    惡與善亦是人之心念而產生也,心想惡當然行事偏差,心中有善念即有慈悲心,所想就是善,為眾生盡善願,故心中之念對人影響非常大矣!望世人悟覺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趁火打劫太不該,友誼變調心疑猜。
    口蜜腹劍奪人產,枉顧道德天理裁。

    ☼ 談:奪人產難久長 ~➲

    人在安和無憂生活中,實難看出其真實個性與善惡,唯有在經濟壓迫下,方能看出其善惡端倪之性也。

    文昌帝君陰騭文有曰:「濟急如濟涸轍之魚,救危如救密羅之雀。」所以人若有善念則應如文中之言,但現時世人若遇到他人一時經濟有所危困,口說如蜜甜,言情義相助,事實是巧佈心計,藉機奪其產業,當被害者心有所覺察時,通常江山已易人也,如此奸巧心思不但讓友誼變調,更害他人家破分離也,此罪甚大矣!奪人產與淫人妻,害人父子失和,皆是甚大之罪也,奪人產不但難持久,更是禍遺子孫。

    今社會有太多現實之例,趁人危、奪人產,最終皆是無法善終,此乃天理報應,真心助人不求回報乃是最大陰德也,受恩者雖不言謝,但有朝一日若成功必定加倍回報,如此施恩者與受恩者皆是美談也。

    世上惡劣之人雖多,但亦有心善之人,只是一時運未通,有朝一日若能成大業,必是回報恩人與社會也。望世人擇善而行,千萬不可做巧於心計之人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四十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貪念過重心煩憂,身體坎坷為病愁。
    焚香禱告示明路,自己能做何需求。

    ☼ 談:財與健康何需求 ~➲

    財與健朗身體皆是世人每日想永久擁有,所以若到寺、廟、宮、殿,總是不忘焚香祈求聖、神、仙、佛,能賜爐下弟子此二物也,世人若是長期如此想法,就是無法悟透人生也。

    財者,何需求之?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做,省吃儉用,量入為出,必有多餘之財源也;缺財者,除非遇上重大事故,否則就是自己貪念過重,富者想更富,投資失利,不知節制,致使身陷經濟困境也。

    健康身體更是世人每日夢想與祈求之事,若無健康身體,再多錢財也枉然也,世人若能節制自己,不暴飲暴食,不日夜顛倒,每日生活起居正常,正常之筋骨活動,該忌口就應該忌口,如此規律生活,身體必健朗也,所以健朗身體是靠自己調養,非是仙佛能賜你也。

    神佛無法賜你財與身體康健,此二物皆是世人自己能得之之物,所以每日祈求乃徒然,凡事靠自己方是正確,仙佛只能為你排解外事纏身,財與健康,終究仍靠自己方實在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正當為人守國法,貪圖不義運難發。
    萬物隨緣莫強求,惡事做盡天必罰。

    ☼ 論:廉與貪 ~➲

    廉者清白也,人有清廉之心,則能潔身自愛,雖貧卻不貪非分之財,如此行事,即不生奸詐行為,為官擁權者不枉法,不縱惡欺善,鐵面無私,一切依法行事,秉公處理,即是清廉也。

    聖賢曰:「蓋廉者,重義而輕利。貪者,重利而輕義。義與利相反,廉與貪相反。廉者,利眾而寡取,不形不足,貪者,利己而多得,不見有餘。此乃廉者儉,貪者奢。」自古清廉之士,不求華衣美味,以儉助廉,雖貧亦不悔、不憾,不義之財絕不貪取,貪無厭之人,大小皆取,毫無羞愧之心。

    廉者清聖浩然正氣,必蔭兒孫,享受後榮,若後世子孫持續行善積德,必出賢達之士,若後世子孫無法承其祖德,反道其行,昌盡必殃;貪者積萬惡於身,現世不報,必報子孫,家業雖盛,但日後必漸漸出現敗枯之象,子孫若早日覺悟祖上留有餘殃,而速速行善積德以補前愆,殃盡必昌,由此可見廉則是善,貪則是惡,願世人擇善而行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一品】  詩:

    謹守禮儀重內涵,倫理道德醒野蠻。
    欺善自私滅亡路,惡性不改如爛田。

    ☼ 談:種福田 ~➲

    心者善惡之源,猶如一畝田,心念更是在心田中滋養而大,所以培養心田中善念,必須由人心中自發善心而培養,方能逐漸養成,日後必能成善果也;相反,若自幼惡性惡習不改,其惡念種子日後必結成惡果,更使自己走向滅亡之路也。

    世人常曰:「種福田。」就是人之心田也,人若能自養善心善性,平時就應該修心養性,謹守倫理道德,注重禮節,非禮勿言,非禮勿聽,非禮勿視,非禮勿動,更傚法忠孝節義精神,有人饑己饑、人溺己溺之胸懷,如此善念必是日後大福田也。

    若是欺盡善良,只管自己衣食無缺,不管他人死活,更是利用一切關係來達到自己目地,如此自私自利,完全不顧仁義道德,此種惡念在心田中養成,日後必成大惡果,最後必是自斃也。

    行善德為大眾謀福祉,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,非是呆人,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良心,更是對個人行為負責也,玩弄計謀之人,雖得了利益,享受短暫豪華生活,非是巧智之人,只不過是心中惡念累積,最終必是一畝爛田,更是禍害子孫之根源也,願世人能覺悟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二品】  詩:

    社會民情堪憂憐,人心險惡禍頻連。
    儒宗醒世傳萬古,聖理啟化感大千。

    ☼ 談:放下方能覺性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其意乃是要世人既然有心修身學道,就是要放下俗事執著與煩惱,但世人卻是無法做到,一方面要修身養性,一方面又要煩惱世事,如此煩心而要真正體會領悟聖理是難以達成也。

    人是感情動物,難免受情所影響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難以割捨,也因此放下不了心,更放下不了世間一切,究其原因,就是自己太執著一切俗事,所以產生煩惱也。

    世間一切在冥冥之中已注定,非是煩惱執著就能改變一切,自己若不領悟,一而再、再而三強求改變,事實只不過是自尋苦惱而已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三品】  詩:

    苦海人生實無奈,輪迴轉換嘆悲哀。
    脫離六道無他法,唯有功果勤善栽。

    ☼ 談:知苦意方證菩提 ~➲

    常聞世人曰:「在世為人實在苦也,若可以下世寧願為畜生,也不願再為人身也。」既知為人是苦海人生,就應知苦意,非是每日哀聲嘆無奈!因為再多無奈也是無用也。佛家曰:「人有八苦,即是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雛苦、怨僧會苦、求不得苦、五蘊熾盛苦。」

    為人身就要受八苦考驗,必須知其苦、體會其苦、悟其苦,方能真正脫離輪迴也,奈何世人不知其含意!更受貪、瞋、痴影響,而迷失原有善之本性,無形中亦造了不少業障,致使依然在六道輪迴中,一直再輪迴也。

    要脫離六道輪迴,別無他法,唯有不斷累積善德,等待功果圓滿,必登極樂,若是再執迷不悟,一再為惡,就是一再輪迴,一次比一次更艱苦人生也,願世人擇善而行。

 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四品】  詩:

    儒門重禮悟修身,宗教勸善不辭辛。
    醒化風俗渡迷客,世人感應惻隱心。

    ☼ 談:用人首重惻隱心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。」有惻隱之心,雖非是大善人,但絕非惡性之徒也。

    好人才絕非皆是有好品性,但好品性之人,若加以磨練,將來必是好人才也。世上有太多人,尤其是經商之士,常常哀嘆難尋好人才,一旦選上將才,更怕將來反被入為主也,所以常自嘆自怨也,若是選上一位有惻隱之心之人,則可用之,因為有惻隱心必是慈悲之人,雖然一時時運未濟,但遇上責人提攜,將來出頭日必是加倍回報恩人,更能體會感恩之心,絕不做出背主求榮之事,所以用人若能考慮人慈悲性,則能放下心防,大膽重用。

    人性善良非是一日能成,乃是長期修持,方能顯出其良之性也,善良人必是有良知道德也,再大利益也無法奪其本性也,所以試人、用人若能將人性惻隱心考慮,則可除去不必要風險也,願世人能謹慎擇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五品】  詩:

    命中定數難轉移,行為作風合理宜。
    埋怨哀嘆無濟事,善德改運莫猜疑。

    ☼ 談:命運與善德 ~➲

    北宋宰相呂蒙正落難時,在破窯中寫出破窯賦曰:「蜈蚣百足,行不如蛇;雉雞翼大,飛不如鳥。馬有千里之行,無人不能自往;人有沖天之志,無運不能通也。故時也、命也、運也,非人所能也。」文中更說自己是如何潦倒,但運一到,一舉中狀元,衣錦榮歸。明朝袁了凡曾寫信予子曰:「其一生在前半生,一切行事皆被孔相士料得一字無差,更言一生無子。」在意志消沈之下,更認為人之一生皆是注定,外力是無法改變一切,直到遇上雲谷襌師開示:「只要行善積德,總有一日,功果若夠,必能轉變命運。」從此行善積德不斷,最終不但孔相士預言不準,自己中了舉人,更有子嗣,所以人之命運非是定數,而是人行事作風能改變命運。以上二例皆是說明人生之運,非是永遠平順與坎坷,唯有自己能扭轉,觀看今世人,無時在埋怨自己人生遭遇是如何崎嶇不順,但若認真想比你坎坷不幸之人更多也。

    世上有二種人是無法斷出其人生也,一者極善之人,一者極惡之人,二者皆是時時在改變自己人生也。極惡之人,就算在大富大貴之家長大,最終若不是折壽而亡,就是散盡家財也;極善之人,就算在三餐不繼之家,終有一日必能大富大貴也,此乃命理無法斷出之輩也,能被相士算出一切者,只因你是平庸、無善無惡之人也,故人之命運是操作在自己,非是相士之言也。望世人能積善德改變命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六品】  詩:

    惜福美德傳古今,靡爛生活不嚴謹。
    坐食山空金山倒,茫然潦倒重覆因。

    ☼ 話:惜福 ~➲

    惜福者,鉅細靡遺,諄諄靜心,憶顧往今,徒費靡爛,徒費德源,能予永續,得以共佈。

    享福者,乃上道之警示,以微薄之口化作多口,以少積多,廣施於後之祿享。

    古代之人一簞食一瓢飲,滿意十足,勤儉自己,餘存後代,致於後代衣食無匱,後代延生綿綿,仍為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之本,故若能刻苦自己,分撥自種之福,以憐惜之心,廣施一般庶人,促使社會貧富接近。

    富者,因德而能素日安逸,身體自然健康無慮,能施予貧者於心靈之平衡,相當對社會安寧助益萬千,修道之德能予修蓄善用社會,忍氣能發揮就是宇宙自然法則。

    回顧現代人只盼長輩賦存留之餘祿,當為自己應得之報,其觀念差矣!猶如一人只觀刀刃閃亮光,不覺刀砧漸漸損,享前人之德,則不如兩兼其行也,享受中也修福祿,自然磨消緩慢,適能得到子孫代代昌,豈不是不論男女老幼,富貴與貧賤同齊地位?社會又有何紛爭?此是眾人所樂見?各賢生能知早修參入善堂,加上生活空間能加惜福,將是庶輩中之人也,以此與各位勉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七品】  詩:

    累積善德今享榮,天理昭彰惡莫行。
    枉費多世功果業,用盡福分禍門庭。

    ☼ 述:枉費多世善德 ~➲

    今世享榮,乃是多世累積善業而得也。自幼至中年衣食無缺,並坐享福分更應珍惜,在今世更應該持續行善積德,如此今世就有望永斷輪迴而證果位;相對,若是不知行善而逆天理,不但消盡累世善業,更禍害子孫難出頭天也。

    余今述一案警示諸生及世人:在高邑有一位謝姓士紳,自幼出世就衣食不缺,在農業時代更擁有高工學歷,並擔任公職主管,在地方上可說是德高望重之人士,鄉親若是遇上糾紛,或子弟欲尋工作機會皆找上謝姓人士;起初謝姓人士將此角色扮演非常稱職,也得到部份鄉親認同,但日子一久,謝姓人士禁不起金錢誘惑,往往以金錢多寡來行事,更可惡垂涎他人妻子美色,致使他人清白被玷污,甚至害人陷入不白之冤也,謝姓人士之行為可說是可惡至極,但因前世有善果,所以只是在用盡過去之善德也。但日子一久,若無天理報應,豈可對陷不白之冤者有何交代?

    民國七十年初,其一子因車禍而往生;再隔八年,其另一子因誤交損友而失眾多產業,這一切皆是在警惕謝姓人士報應已臨身,應速速改正,但謝姓人士不但毫無改變自己心態,反而用盡各種方式謀財,到了最後,不但豪華住宅變賣,一家也因此敗落遷居他方。

    經有云:「惡不積不足以滅身。」乃是謝姓人士最佳寫照。謝姓人士因累世有善果,今世方有豪華住宅與名貴車輛代步,若能好好珍惜行善積德,就算不能證果位,也能再轉世富裕人家,一生享用不盡榮華富貴,就因此世中年後不知行善,再加惡貫滿盈,方落得如此淒慘,雖然人已壽終多年,但在地獄受苦,更是叫天地難應,就算要求本座開赦也愛莫能助,但願此文案能警示世人諸惡莫作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八品】  詩:

    在世無功受苦刑,聖神引魂訴詳明。
    廣積德業消罪過,報恩還債靠善行。

    ☼ 談:打城 ~➲

    夫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,生死輪迴乃是天經地義之事,任何人也無法逃避此過程也,常聞世人,在親人往生不久之後就身體欠安,諸事不順,在六神無主無奈之下,就四處求神拜佛,欲求解答,因此在法師祭儀當中,就說:「有往生親人在地獄受苦。」須「打城」解救親人,以解決苦楚也,此種言論,是無知法師胡言亂語也。

    「打城」若在陽間可說是探獄非劫獄,因在世過遠超於功,所以身帶惡業,必須在十殿閻王之下審判,所以難免要受苦,「打城」目的乃是藉聖神引魂,希望在世親人能廣種善果,來彌補親人之罪業,以求早日解除苦刑,非是燒銀紙及一切無稽之談之事也,但無知法師不明此理,誤解神意,致使在世親人,依然做出幼稚無知之事。

    人乃受血親之緣,尤其直系血親,更為顯明,所以世人應知,父母生子女,就有恩於子女,為人子女更應知孝道與善業,多行善事,不但為父母消業,更是為自己及子女添善果也。

    人必須知恩報恩,方是正確之途也。千萬不可聽信江湖術士胡言亂語,「打城」若能解消親人之罪,那何須設地獄?用智慧判斷,自然就能明白一切,與其花費金錢與精神做出無益之事,不如做有益社會之事來得有意義,望世人與諸生明白也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五十九品】  詩:

    言語談論避是非,害人含冤性命催。
    種下惡業罪難赦,智慧高超立尊威。

    ☼ 談:用智慧判是非 ~➲

    孟子曰:「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」正其宜不謀其利,當事情是非不明時,更須冷靜用智慧判別是非,千萬不可意氣用事而下斷論。事情往往一發不可收拾,皆是在發生第一時間,缺乏智慧判斷後果之嚴重性,致使一再陷入困境,無法自拔,當發現事態嚴重,又不敢面對現實,此時方寸大亂,不幸之事自然發生矣!

    故人必須有智慧,而智慧乃是不斷充實自己學問,以及不斷吸收社會經驗而成也,人不能當井底之蛙,更不能自滿,必須不斷充實自己,累積社會經驗,方能立足人群之中,與人競爭,方不被社會淘汰也。
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【第六十品】  詩:

    求道務實必精通,貫徹意志有始終。
    聖神仙佛本人做,悟理不問萬項空。

    ☼ 談:貫徹意志證佛位 ~➲

    夫人在世間做任何事必須有始有終,並且貫徹意志,不畏任何艱難,就算天資不聰穎,靠自己努力,終究有成功一日,千萬不可妄自菲薄、看輕自己,否則一切皆成空,難有成就,今述一故事與諸生世人共勉共勵。

    昔時義波和尚出身寒門,自幼失去雙親,十多歲就入山拜師,由於義波其性憨直,學了十多年,早、晚課及誦經,只學會了「摩訶」二字,其師非常看不起義波,就向義波曰:「為師將出外雲遊。」義波曰:「師父出外,徒兒要吃什麼?用何柴燒之。」其師非常感慨,此徒天資如此鈍拙,將來必無前途也。隨口曰:「取山中石頭,用你雙腿當薪燒之。」義波將此言當真,每日如此做之並口唸「摩訶」。如此經過十數年,其師返回寺中欲見其徒,心想其徒若不是離開寺中便是餓死,但料想不到是義波和尚不但滿面充滿靈氣,而且蘊育出一種祥和之光,其師非常訝異,便問義波:「這十數年是如何度過?」義波答之:「照師尊之話做之。」遂將石頭放在鍋中,用雙腿在灶內翻滾,口中一直唸「摩訶」。只見鍋中石頭變山芋,灶下熱氣滾滾,其師方知義波在十數年前已證金剛之體,如此高僧,自己實在不如其徒也,義波名號從此名震四海。

    在福建萬安橋建造之時,大批人力需要三餐,伙食更是重大任務,義波就表現其學,使工人三餐不缺,在落成之日,義波和尚即坐化歸仙,其眾生為了感謝義波之壯舉,在洛陽江之北方建立了真身庵來奉祀,義波和尚也從此享受人間香火也。

    蓋義波和尚雖然生性憨直,但其不屈不撓精神,默默在奉獻出自己真心無假之精神,乃是值得世人傚法其精神也,人若能努力,就算資質平庸,也有成功一日也,義波和尚故事雖然有些神化,但其精神乃是確實也。望世人傚法之。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跋:

    宗教設宮、堂,藉乩揮鸞,闡詩述理,勸化世人,修心養性,點醒人心,警示世人,作善賜福,行惡招殃,因果報應,如影隨形,現做現世報,猶如一面鏡,警示芸芸眾生。

    科技昌達,帶動人類生活水準提高,但也使人心丕變,五倫不遵、綱常不守,雖無漫天戰火,但天災地變日趨愈烈,令世人措手不及,一切皆是世人自招禍劫。

    本堂自承接天命,著作新科,神人不辭辛勞,如今告成,但願將來善書頒世,有緣閱讀者能有所頓悟,以善為心中之行事目標,進而勸化他人,與善為伍,要勸化一人行善,非是一朝一日所能成,必須要有耐心感化他人。

    善書如同一位默默行善者,在感化世人心靈,更是影響他人行善推動者,但願擁有此科書之有緣人,能體會著作新書之不易,千萬勿隨意拋棄,若能贈送他人,好好保存,永永遠遠留傳,即是善功一件也。

    願此書能醒化人心、改變社會風氣,即是著作此書最大目標也。爰此為跋。


    卍    卍    卍

    詩:

    多月辛勞今告成,靜聽聖訓表意誠。
    文明時代俗風變,期望善書醒無明。

    示:

    今夜繳詔大典,當御使臨堂時正副堂主在案前坐椅子上,頭俯伏即可,正內外把門生及諸生亦同時頭俯伏即可,謹守禮儀,林副堂主光泰負責司儀,陳副堂主文瑞依然為錄生,恭讀玉詔時,注意字字之清楚,此示。

    ♡~~~~~~~~~~~~~~

    《儒宗醒世》鳳邑明德社喜善堂著.pdf


    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0B7f-khbHfwWyRjJmNHRPSU5uems

    ── 佛曆 2560.4.20(四)菩提經閣 整理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