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143句【若所作已辦,已度苦海者,但作是念: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143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43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1時2分0秒

    [143] 若所作已辦,已度苦海者,但作是念:

    【譯文】{如果證得──最上諦見、德行圓滿──
    已脫生死苦海的阿羅漢聖者,也會正念地想說:}


    〖解說〗{《長部經典‧波梨品‧第三十三經‧合誦經》說示(四識住):
    ☆ 四識住( Viññāṇaṃ ) ➾
    ➀ 色蘊(以形色為境);
    ➁ 受蘊(以感受為境);
    ➂ 想蘊(以想法為境);
    ➃ 行蘊(以行動為境)。
    識蘊也叫:識神或六識身,並沒有阿賴耶識。(緣生法!)
    識蘊無法單獨生起,依專注於其他四蘊境界;
    以喜貪習氣為食物,堅住而茁壯、積重難返!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九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念住品‧五心荒蕪經》說示(五心荒蕪):
    ☆ 五種心栽( Khilo ) ➾
    心的五種摔倒、挫折障礙,也叫:五心荒蕪。
    ➊ 於佛有疑;➋ 於法有疑;➌ 於僧有疑;
    ➍ 於學有疑;➎ 瞋於同梵。
    ☆ 真如( Tathā ) ➾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因緣相應‧食品‧緣經》說示(十二緣起):
    (一)真如界的十二緣起,是永恆真理。

    《相應部經典‧諦相應‧轉法輪品‧真如經》說示(四聖諦):
    (二)超越時空的四聖諦,是永恆真理。
    ➊ 真如實性(無所不在);
    ➋ 不離實性(無時不在);
    ➌ 不異法性(無例外地──沒有邊界)。
    ☆ 真如界 ➾ 真理永恆不變的原理、基礎、根本條件。
    界:指原理、基礎、根本條件,真如:指真理永恆不變。
    ☆ 兩種因緣法則 ➾
    ① 無為之十二緣起;② 有為之緣生法。
    ☆ 十二緣起(無論如來出不出世) ➾
    ① 不變(真如法界);
    ② 常法(法常住性);
    ③ 定法(法決定性);
    ④ 緣性(因緣依性);
    ⑤ 佛智(佛現等覺);
    ⑥ 佛語(是諸佛教);
    ⑦ 真如(真如實性);
    ⑧ 不離(不離實性);
    ⑨ 不異(不異法性);
    ⑩ 根基(因緣起性)。
    ☆ 緣生法 ➾ ① 無常;② 有為;③ 眾緣;
    ④ 終結;⑤ 壞空;⑥ 離貪;⑦ 滅盡。

    《小部經典‧經集‧彼岸道品‧彌德古問經》說示(第一義諦):
    ☆ 彌德古( Mettagū ) ➾
    字義叫做:慈音。
    本經大意:不要專注於我執,用無私的心觀察內外十方。
    ☆ 四念住( Sato ) ➾
    ➀ 身念住(觀身不淨);
    ➁ 受念住(觀受是苦);
    ➂ 心念住(觀心無常);
    ➃ 法念住(觀法無我)。
    ☆ 釋迦( Sakka ) ➾
    字義叫做:能仁。佛的種族名稱。
    ☆ 牟尼( Muni ) ➾
    明白、知道、寂靜、寂默的佛陀。
    ☆ 瞿曇( Gotama ) ➾
    字義叫做:成就第一義諦、牛王。
    又或譯為:喬達摩。釋迦族的姓。
    ☆ 悉達多( Siddhattha ) ➾
    佛幼時名。字義叫做:一切成就。
    ☆ 世尊( Bhagavā ) ➾
    吉祥端嚴的佛陀。音譯:薄伽梵。
    〝① (一○五五偈:)
    〔青年朋友彌德古問說:〕
    「世尊請教導(懇請世尊對我來說示),
    念佛得極智(我想您是極智成就者);
    何緣生苦果(痛苦結果從哪裡產生)?
    誰忍世浮華(花花世界是多麼誘人)?」
    ② (一○五六偈:)
    〔世尊回答彌德古說:〕
    「問我苦根源(問我痛苦生起的原因),
    依智今語汝(我以如實智見回答你);
    取著苦惱生(當依賴產生就有痛苦)!
    誰忍世浮華(花花世界是多麼誘人)?」
    ③ (一○五七偈:)
    〔世尊繼續上偈說:〕
    「無智何依處(不知道哪裡是皈依處)?
    愚蠢苦再生(愚者再輪迴受盡痛苦)!
    何智無所依(誰想了知不再依賴性)?
    隨觀苦生處(內觀看清痛苦之根源)!」
    ④ (一○五八偈:)
    〔彌德古再次問說:〕
    「我問佛宣說(請您解答我們的詢問),
    請聽更他問(請聽我問您另一難題);
    何智渡暴流(什麼智慧能度脫暴流)──
    生老愁悲痛(出生老死憂愁和悲傷)?
    牟尼請善導(牟尼導師請善妙開釋),
    得見真如法(因為您明白真如聖法)。」
    ⑤ (一○五九偈:)
    〔世尊接著回答說:〕
    「我告聖道跡(我說古仙人道的教法),
    見法勿依謠(體驗聖法不依賴傳聞)!
    如何得智行(怎樣走明行足的道跡),
    度脫世愛縛(才能超越世上的執愛)?」
    ⑥ (一○六○偈:)
    〔彌德古第三次問說:〕
    「慈音深歡喜(聽見佛語我心超歡喜),
    聖仙最上法(古仙人道的無上教法);
    如何得智行(怎樣走明行足的道跡),
    度脫世愛縛(才能超越世上的執愛)?」
    ⑦ (一○六一偈:)
    〔世尊第三次回答說:〕
    「正知六入處(應深切覺知一切身心),
    中道於十方(及無私觀察內外十方);
    執著源歡喜(如果貪愛就會有執著),
    捨念不識住(不去專注習氣將消失)!」
    ⑧ (一○六二偈:)
    〔世尊繼續上偈說:〕
    「正念不放逸(應注意四念住多內觀),
    比丘捨我見(比丘從此捨棄了我見)──
    生老愁悲痛(出生老死憂愁和悲傷),
    智者斷苦患(見法以後可熄滅痛苦)。」
    ⑨ (一○六三偈:)
    〔彌德古第四次問說:〕
    「我喜聖仙語(大仙人法語我很感動),
    善說無依諦(讚歎第一義諦不依賴);
    世尊已捨苦(世尊確實擺脫了痛苦),
    得見真如法(因為您明白真如聖法)。」
    ⑩ (一○六四偈:)
    〔彌德古繼續上偈問說:〕
    「實應斷苦患(應該脫離痛苦的根源),
    牟尼誡利益(您忠告我寂靜的利益);
    我禮師龍象(我皈依佛如遇見龍象),
    盼佛更教誡(請世尊再教導我吉祥)!」
    ⑪ (一○六五偈:)
    〔世尊第四次回答說:〕
    「極智悟無生(證無生智的清淨梵行),
    不著無有愛(沒有愛欲生死未放下);
    如實渡暴流(他確實已度脫了暴流),
    彼岸離心栽(涅槃不再荒蕪沒疑惑)。」
    ⑫ (一○六六偈:)
    〔世尊繼續上偈總結說:〕
    「極智人不二(極智的人沒有二邊見),
    捨我脫生死(擺脫再生的我執以後);
    捨愛離瞋痴(他沒有渴愛苦悶失望),
    無生名不老(我說他已度脫了老死)!」〞}
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