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

《佛遺教經》解說第142句【若有,初入法者,聞佛所說,即皆得度;譬如,夜見電光,即得見道。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 142

       

《佛遺教經》淺譯與解說【第142句】( 請調高畫質至1時1分36秒

    [142] 若有,初入法者,聞佛所說,即皆得度;譬如,夜見電光,即得見道。

    【譯文】{這時,還沒證得初果的佛弟子,剛才聽完佛陀開示以後……
    馬上就遠離塵垢、生法眼淨,證得初果!
    初次見到第一義諦(四聖諦)會怎麼樣?
    好比夜晚見到瞬間閃電光亮、震懾人心!}


    〖解說〗{《小部經典‧經集‧彼岸道品‧烏德耶問經》說示(如何達到彼岸):
    ☆ 烏德耶( Udaya ) ➾
    字義叫做:生起、生長。
    本經大意:除五蓋、修七菩提分;
    知行合一,才能寂滅六識和輪迴。
    ☆ 離塵垢( Virajamāsīnaṃ ) ➾
    初果的聖者,證得遠離塵垢的法眼。
    ☆ 六識身 ➾
    ⑴ 眼識;⑵ 耳識;⑶ 鼻識;
    ⑷ 舌識;⑸ 身識;⑹ 意識。
    〝① (一一一一偈:)
    〔青年朋友烏德耶問說:〕
    「禪者離塵垢(聖果的法眼遠離塵垢),
    無漏已成辦(應證無漏智慧已圓滿);
    法智到彼岸(因一切法智到達彼岸),
    我問聖教義(請問聖教傳承真實義)?
    請說解脫慧(依您所說既得慧解脫),
    破盡無明岸(又剷除無知到達彼岸)。」
    ② (一一一二偈:)
    〔世尊回答烏德耶說:〕
    「既捨愛欲想(拋棄感官慾望之念頭),
    再斷瞋憂隨(再棄蟠踞心中之瞋憂);
    三除去惛眠(第三步除去惛沈睡眠),
    四絕掉悔蓋(第四步克服掉舉惡作);」
    ③ (一一一三偈:)
    〔世尊繼續上偈說:〕
    「五念清淨捨(第五步捨覺支心純淨),
    六法擇為先(第六步注意決擇正法)。
    我說解脫慧(依我所說既得慧解脫),
    破盡無明岸(又剷除無知到達彼岸)。」
    ④ (一一一四偈:)
    〔烏德耶再次問說:〕
    「云何世間縛(什麼是身心世界束縛)?
    云何離諸行(怎樣離開一切有為法)?
    何者若熄滅(唯有拋棄什麼樣事物),
    云此為涅槃(才是聖者所說之涅槃)?」
    ⑤ (一一一五偈:)
    〔世尊接著回答說:〕
    「喜貪世間縛(貪愛是身心世界束縛),
    擇滅離諸行(慧決擇離一切有為法);
    渴愛若熄滅(唯有拋棄渴愛之火坑),
    云此為涅槃(才是聖者所說之涅槃)。」
    ⑥ (一一一六偈:)
    〔烏德耶第三次問說:〕
    「如何導正念(怎樣培養正念與正行),
    熄滅有識身(才能寂滅六識不輪迴)?
    親近問聖教(我親近世尊請問傳承),
    我願明佛語(恭敬聆聽願明白法語)。」
    ⑦ (一一一七偈:)
    〔世尊最後總結說:〕
    「內外與自他(不論自心或身外世界),
    不領受喜貪(只有正念不領受貪愛);
    覺行導正念(依覺念培養知行合一),
    熄滅有識身(才能寂滅六識不輪迴)。」〞

    《增支部經典‧四集‧五十經篇之二‧不動品‧四種沙門經》說示(關於不動沙門的法眼淨):
    ☆ 不動沙門( Samaṇamacalo ) ➾
    指證得初果以上有學聖者稱為:入流!
    ☆ 不再退轉( Macalo ) ➾
    最後必定滅盡苦邊所以是:不動沙門。
    ☆ 最初心意( Patthayamāno ) ➾
    是指見到四聖諦證滅智時的剎那心念;
    見證到無間的滅智也叫做證得涅槃智。
    ☆ 涅槃安穩( Yogakkhemaṃ ) ➾
    從繫縛於煩惱軛之中,適當地被釋放;
    指修行者達到涅槃的安全地、庇護所。

    《小部經典‧經集‧彼岸道品‧波娑羅問經》說示(不再疑惑):
    ☆ 波娑羅( Posāla ) ➾
    字義叫做:人的執著。
    本經大意:從頭到腳掃描全身……
    在此身心當中去內觀發現涅槃!
    ☆ 斷疑惑( Chinnasaṃsayo ) ➾
    初果聖者,證得遠離塵垢的法眼;
    不會退轉,入流不動、不再疑惑。
    ☆ 不動法( Anejo ) ➾
    也叫做:不動行,是相對於:造作福行、非福行而說。
    不動法又分為:有為法的不動禪定和無為法二種情況;
    離塵垢指:見到無常、苦、無我三種不動的無為法性。
    ☆ 四諦智(也叫:類智、正見智) ➾
    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。
    古今都如此,證得四聖諦的道跡──
    接引眾生的智慧,就稱為:類智。
    ☆ 法智(也叫:道跡智) ➾
    四諦智的道跡智,稱為:法智。
    由修習內觀:四念住的三法性(無常、苦、無我)而證法智。
    〝① (一一一八偈:)
    〔青年朋友波娑羅問說:〕
    「友前次曾問(剛才烏德耶朋友問說)──
    斷疑離塵垢(見到不動法不再疑惑),
    法智到彼岸(因一切法智到達彼岸);
    我問聖教義(請問聖教傳承真實義)?」
    ② (一一一九偈:)
    〔波娑羅繼續上偈問說:〕
    「佛無有色想(您已沒有再生的色想),
    出離身一切(放棄身體的一切愛想);
    內外與自他(不論自心或身外世界),
    不見何所有(看不到什麼是我所有)!
    我問開智慧(釋迦佛我想請問智慧),
    如何悟真如(見真如的方法和次第)?」
    ③ (一一二○偈:)
    〔世尊回答波娑羅說:〕
    「一切七識住(所有識住的七類眾生),
    如來正觀察(如來都正在看見洞察);
    遍知九有情(又理解二處無想有情),
    解脫到彼岸(使滿意解脫到達彼岸)。」
    ④ (一一二一偈:)
    〔世尊繼續上偈說:〕
    「既知無所有(知道了生命一無所有),
    喜貪結過患(貪愛結縛帶來的災難)!
    全面應正知(就應該這樣全面理解)──
    內觀身各處(從頭到腳掃描觀全身);
    智見彼真如(以此身心發現了涅槃),
    圓滿淨梵行(圓滿聖者的清淨梵行)。」〞}

卍    卍    卍

《佛遺教經》課誦本【淺譯與解說版】 The Buddha's Last Bequest
── 佛曆 2562.8.18(日)菩提僧團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(感謝您的留言!歡迎藏經校對,校對稿請寄回 “翠峰精舍” palitxt@gmail.com ✍)